█ 好诗品读
✦ 淮河赋(之五十二)
——禹会村:天下的雏形
□ 童 年(安徽)
禹会村的泥土永远是湿的
像刚哭过的盟约
石器与陶器相碰
发出水的回声——
那是所有河流的初恋啊
我数着陶片上的指纹
每道沟壑都通向你
淮河在掌心转弯
把部落的名字
酿成陶罐里的月光
淤泥在陶罐裂缝结痂
石器的钝响沉进河床底
禹会村的土,攥着半枚贝币
水退处,草叶正临摹
最初的契约
风漫过祭祀台,把陶片
叠成星图:北斗斜倾
像未写完的盟誓
有人用蘸血的骨刀
刻下“合”
刻下淮河漫过脚踝时
一群人弯腰的弧度
禹会村的考古坑
是一幅未干的国画
陶片,是散落的词语
石器是动词
而泥土,是容纳一切的主语
人们曾在这里
把河流的任性
搓成共识的绳
拴住即将泛滥的未来
夯土台上,草叶举着星象
陶罐的碎片拼出
治水人的脚印
淮河在这里打了个结,把
上游的云、下游的浪
都系成
绳结状的盟约。夯歌
仍在土里发芽
每粒沙都记得
有人以疏导为笔,在大地上
书写“合和”二字,笔画
漫过九州的大堤
在这里,自由是
淮河退去后露出的滩涂
是人们用脚印
写在泥上的诗
没有标点,只有
陶器与石器的韵脚
禹会村的风记得
第一声我们
如何漫过河岸
长成足以令人流泪的历史
石斧悬在时间的裂隙
它曾劈开混沌
如今劈开参观者的目光
禹会村的沉默有重量
像未启封的鼎
盛着半凝固的水
风穿过祭祀坑
说,看那草,正沿着
当年的脚印生长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