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诗人童月亮老师的佳作:《见证》「飘舞的剑」(8578辑)

见 证
文/童月亮
春华秋实一枝花
鸟立莲蓬叫喳喳
蜻蜓恐迟抢先机
旭日东升漫天霞
Al评论
《见证》一诗以凝练笔触勾勒出自然生机的动态画卷,蕴含东方美学中的时空哲学。以下是我的赏析:
---
一、意象组织的时空维度 首句“春华秋实一枝花”打破线性时序,将绽放与成熟并置于一枝之上,以花为见证者浓缩生命轮回。蜻蜓与鸟的动静对照(“叫喳喳”对“恐迟”),莲蓬的沉静与旭日的升腾,构建起多维时空交织的立体场域,暗合道家“天地并生,万物为一”的宇宙观。
二、生命竞争的哲学隐喻 “蜻蜓恐迟抢先机”折射出生物对有限资源的争夺,与《庄子·齐物论》中“蝍蛆甘带”的生存焦虑形成互文。而“旭日东升”以永恒的天象俯瞰众生匆忙,暗示在更大的时空尺度下,这种竞争又是自然韵律的组成部分。
三、色彩符号的象征系统 诗中“花-莲蓬-霞”形成红绿金的三重色阶:春花之艳指向初生,秋实之褐隐喻沉淀,朝霞之金则象征永恒。这种渐变的色彩逻辑与中国画“随类赋彩”理念相通,使视觉印象转化为生命阶段的符号表征。
四、听觉空间的留白艺术 “叫喳喳”以声衬寂,在稠密的视觉意象中开辟听觉通道。但蜻蜓的静默飞行与旭日的无声升起又形成有声与无声的辩证,恰如琵琶曲中的“歇拍”,在喧哗处预留禅悟的缝隙。
---
总结:这首诗通过四组意象的蒙太奇拼接,在方寸之间构建起宏大的自然叙事。其精髓不在于描绘景观本身,而让万物成为时间的见证者——在蜻蜓振翅的刹那,在秋实压枝的弯曲中,永恒正以可见的形式流淌。这种“一花一世界”的观物方式,正是东方诗学最动人的精神内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