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河南省新安县南李村镇东花沟村党支部、村委会采取开座谈会、参观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抗日总部旧址、重走东花沟村先辈抗战路等方式,深切缅怀抗日英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此方式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收到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东花沟村位于新安县南李村镇东北部2.5公里处,这里不仅山清水秀,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一个重要的抗日地区。特别是1944年5—8月份,就是这个在中国地图上一点也不显眼的小山村,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别贡献。其一是据《新安县志》第一册和《新安革命史》记载:1944年5月11日下午,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的总部还是设在新安县城北正村镇的古村,到了这天傍晚,其总部已由古村移往陇海铁路南面的南李村镇东花沟村,其总部就设在该村(今中组)高德崇大户家里,战士们住在该村(今上东组)江文学、江文丙两个大户家里,李家钰总司令就是在这里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新安阻击战”。该战虽然牺牲千余人,却掩护新安县域及周边地区40万人的友军转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后来,李家钰总司令在抗战中殉国,他被国民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入祀忠烈祠,并举行国葬,1984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2014年入选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二是据《南李村革命老区展示室的抗战板面》记载:1944年秋,东花沟村的高德绰和高德超、高德俊等人组织该村30余名老百姓在新安县的转山、八陡山对日本鬼子打了一场伏击战。这次战斗,虽然高德绰、吕现子英勇牺牲,却打死打伤很多日本鬼子,使这批来自洛阳增兵新安县的日军小分队兵败返洛,彻底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大大增强了新安县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基于这两次特殊的抗日战斗和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缘故,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决定,将采取多种形式,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更得到了该村干群、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
(这是《新安县志》、《新安革命史》、《南李村革命老区展示室有关板面》上对李家钰总部在东花沟村及高德绰等人组织百姓于转山、八陡山抗战的记载)
当日上午9:00—10:30,该村在其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隆重举行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座谈会。该座谈会由村委员赵建红主持。
第一项、由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爱芳回顾中国人民抗战史暨致欢迎词。
刘书记首先着重讲到:“ 自“九一八事变”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已在东北三省开始进行抗日救国战争;“西安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在整整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竟伤亡总数为3500万人。当然这个总数里面也包括咱东花沟村百姓抗日中牺牲的高德绰、吕献子他们二人。最后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全世界宣布无条件投降,我们国家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所以说,今天我们村举办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接着,刘书记谨代表村党支部、村委会,热烈欢迎各位领导、来宾、广大的父老乡亲们,来参加这个座谈会。并预祝这次座谈会圆满成功!
第二项、由该村老人张书昌控诉日本鬼子在本村犯下的滔天罪行。
张书昌老人务实地讲到:“我今年70多岁了,小时候经常听父亲讲日本鬼子来咱东花沟村扫荡的事情。在咱村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特别令人气愤的是有一次日本鬼子来咱村扫荡,竟然强奸了咱村藏在半山腰深洞的三位少女。那时候,一听说日本鬼子来,大家都得跑到深山沟躲起来,弄得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就连夜里也不敢睡个安稳觉。那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啊!”
第三项、由抗日先辈高德绰的孙女高长枝介绍81年前先辈们在转山、八陡山抗战情况及其在先辈们感召下学业有成教学报国的历程。
高长枝怀着敬佩且自豪之情讲到:“青少年的我在东花沟村家时,经常听奶奶、长辈们讲我爷爷高德崇、高德绰及其他们那一代人抗战的故事。我才知道81年前在咱新安县转山、八陡山打击日本侵略者时,武器弹药是我爷爷高德崇想尽办法弄来的,组织培训战斗队的队员及指挥打仗是我二爷高德绰干的。那次战斗,编排了战斗组、配合组、后勤保障组,咱村的大人几乎都参加了。最后,把日本鬼子打死打伤的不少,吓得剩余的日本鬼子逃跑到洛阳大本营。当然,为了打好这次战斗,我二爷高德绰和北花沟村的吕现子也献出了他们的宝贵生命,那年他俩人分别是28、23岁呢!后来,我父亲高原也经常给我讲:他是以他的叔叔高德绰为榜样的,刻苦学习成才,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再后来,我本人是以我二爷和我父亲为榜样,学习成才教书育人的。截止目前,我所教的学生已桃李满天下,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报效着祖国呢!”
(这是南李村革命老区展示室抗美援朝部分里给高原制作的宣传板面)
第四项、由参加座谈会人员谈参加座谈会的感受。
首先,是一位该村的初中女生谈参会感受,她深有体会地说:“听刘爱芳支书、高长枝姑奶奶讲抗战故事,听张书昌爷爷讲日本鬼子在咱村所犯的滔天罪行。使我知道了当年那段抗战历史,我会铭记这段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成才,长大后发奋工作,以报效祖国、家乡和父母的。”
其次,是前来报道这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的新安作协挹月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许德生谈参会感受。他怀着敬佩之情说:“当年发生在东花沟村的抗战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抗战史上的奇迹。他还指出要深入挖掘整理宣传发生在东花沟村的抗战事迹,上报有关材料,以引起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在东花沟村合适地方,建立一个东花沟村抗战纪念馆,建立一座抗日英烈纪念碑,供村民和游客参观学习,以此方式助力东花沟村的乡村振兴、圆好中国梦。”最后,他还当场填词一首,以歌颂东花沟村百姓抗战。
【浪淘沙】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新安县转山八陡山战斗有感
世乱雨风摇,水火煎熬。生灵涂炭野狼嚎。烧杀抢掠民皆殃,鬼子兵刀。
新安东花沟,抗日志坚高。转八山上血染袍。 德绰现子好男儿,千古英豪。
注释:“转”特指转山 “八”特指八陡山
在这次座谈会上,当每位领导、乡亲讲话、发言结束后,所有的参会者都会给予他们最热烈的鼓掌声。
当日上午10:30—11:30,所有参会的人员乘专车赴当年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设在该村抗战的总部旧址处(总部当时设在该村的高德崇大户家里 战士们住在当时的江文学、江文丙两个大户家里),参观学习。
在这里,新安县抗日战争史的爱好者华南先生给大家重点讲解了这个总部设在这里的背景和其在这里所发生的重大抗战事件。
1944年初,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其战略颓势,发起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一号作战计划”(豫湘桂战役)。4月,日寇集结十五万重兵,发动豫中会战。5月初,形成对洛阳的包围圈,企图全歼该地区数十万中国军队。
5月,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弃守洛阳城,携眷躲避,40万部队顿失指挥,群龙无首。为掩护友军转移,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将军临危不惧,率领部下奋起阻击,将新安县境内的云梦山、象山、金斗山、牛心寨、东西郁山连成南北防线,5月12日发起著名的“新安阻击战”。
当年李家钰的部队是在新安县担任黄河防护任务的。
李家钰,四川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193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7军军长。全面抗战爆发后,李家钰请缨杀敌。1937年9月,率所部104、178师约18000余人从西昌出发,单衣草鞋,行程5000里,奔赴山西抗战。出发时,赋诗一首: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
1944年5月11日凌晨,在重庆的蒋介石电话交代李家钰可将其总部移到新安县铁路以南地区,以确保安全。鉴于南李村乡的东花沟村离新安县城较近,这里山沟宽长树木茂盛,便于部队隐藏等缘故。李家钰总司令特把他的总部设在这里。就是在这里,李家钰总司令召开重要军事会议,布署兵力于咱新安县境内的云梦山、金斗山、象山、牛心寨,奋起阻击日军。在1944年5月12日的云梦山战斗中,李家钰总司令还亲临前线督战指挥,与吴团官兵生死与共,全体官兵个个奋勇向前,不甘落后。
这次战役最终以牺牲千余人的代价掩护新安县域及周边地区40万人的友军转移,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此战役史称“新安阻击战”。
“新安阻击战”主要战斗结束后,1944年5月13日晨,李家钰率部开始由东花沟—赵峪—河上沟路线西撤。午间,至江屯村时,报知彭仕复团退至河上沟时,团长阵亡。李家钰改道南行至宜阳境内的石陵,夜和孙蔚如集团军之孔从周师同宿石陵镇。
1944年5月21日,李家钰率集团军总部至陕县旗杆岭时被日军包围,李率部突围,总部官兵包括总司令李家钰、处长萧孝泽、陈绍堂、上校副官周鼎铭等200余人壮烈殉国。
听了华南先生的讲解后,大家都很惊讶地说:“这断墙烂院还发生过这么大的抗战事件呢!这里应该建立一个抗日英雄纪念碑,把当年发生在这里的抗战大事件记载下来,让人们来学习并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
所有参加活动人员当日中午乘坐专用公交车,赴南李村镇镇区的江村大院饭店就餐。所用车费和餐费由抗日英烈后人且学业事业有成的高长枝女士支付。
当日下午2:00——4:00,由参加活动的中青年10余人乘专车前往转山、八陡山下,然后徒步爬山,开展重走先辈抗战路的活动。
他们一行先是爬到转山山顶上,而转山位于新安县城东面玄帝庙以东500米处。其山北麓平缓,南端陡峭,树木茂盛。山下曾有洛阳至陕西潼关公路和目前还有的陇海铁路,为洛阳通往新安县城的必经之路,更是兵家常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站在此山顶上,望该山斜对南面的八陡山,同样也是北端陡峭树木茂盛。在这两山之间还有一条自西向东的涧河。
看到这一切,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真是个打伏击战的好地方啊!”身在转山中,他们仿佛听到:高德绰率领的东花沟村战斗队打击山下路上日本鬼子的枪声、手榴弹爆炸声,也仿佛看到了山下的日本鬼子死伤一片,爬在地上不敢动。更仿佛看听到:高德绰在喊日本鬼子投降的身影和声音。他们一行面对当年高德绰、吕现子牺牲的地方深深地三鞠躬。
此时此刻,同行来的高德绰的小孙女高长枝女士再也控制不住感情,她眼含热泪而又自豪地说:“爷爷、家乡的先辈们,今天我们专程来这里看望你们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向您们学习。再告诉您们一个好消息,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您们的抗战事迹连同您们的英名已被制作成了宣传板面,现张贴在南李村革命老区展示室里的抗战部分展示区,以供人们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呢!请您们安息吧!”
接下来,他们一行又爬上八陡山,重走先辈抗战路,深切地缅怀在此山抗战的先辈们,并在八陡山的北麓一处,展示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和“重走先辈抗战路”的红底白字的横幅,合影留念。
东花沟村这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一系列活动成功的开展,使每一位参加者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们一致表示:“一定要好好地向当年的抗战先辈学习致敬!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抗战历史,学习抗战精神,精诚团结 顽强拼搏,助力东花沟村的“乡村振兴”,提升该村群众的幸福生活指数,为圆好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做出我们每个人应有的贡献。”
附件之一、本篇报道配音歌曲是由霍勇演唱的著名抗日歌曲《军队和老百姓》
附件之二、本篇报道作者李志华个人简介
(这是李志华个人的照片)
李志华,男,生于1964年11月11日,家居新安县南李村镇仙桃村,毕业于河北新闻与文学刊授学院新闻系,职业工人,中共党员,爱好新闻文学,是新安县作家协会的会员、新安县作家协会挹月文学研究会的副秘书长、河南省国学会家风建设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全国著名网刊《京津冀.头条》的特约撰稿人,全国著名《天赋文学社》的特约作家,全国著名网刊《木子存香文学微刊》的特约撰稿人。自1991年秋采写编稿件以来,个人作品多发表在县级以上媒体(主要发表报纸、电台、杂志)及全国著名网刊上,还曾在新安县计生委、新安县党史研究室征文中获过奖并被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