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爸爸捐书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昨天,我向北京湖边草书店三间房分店捐赠了爸爸司马文森的抗战纪实文学选《南线》。

2011年,正值“九一八事变”80周年,我和妹妹司马小莘、司马小芹共同选编了这部报告文学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因为经历过那个特殊的年代,保存在家中的作品,片纸无存。妹妹小莘花了十几年时间,跑遍了国内各大图书馆、甚至海外的图书馆,才搜集到这些作品。
此书收录了司马文森在他21岁至29岁期间,写于1937年至1946年的40篇纪实文学作品,是我们从他400多万字的抗战文学作品中节选出来的,共30多万字。爸爸以他敏锐的观察力,从不同视角刻画了这个悲剧而英雄时代的众生相,记录了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广西,还有上海、广州、桂林、南京等城市,军与民的抗战史迹。对抗战时期国民党的南方战场,有着客观生动的描述。
对于中国人民那一段艰苦卓绝、充满了血与泪的抗战史,今天的年轻人了解得很少。《南线》以朴实逼真的纪实文学手法,还原历史,回顾历史,启发我们深刻地思考历史。这本书收录的所有文章,都曾在国内各大报刊公开发表过;有不少作品,解放前已结集成书。这本身就是对日本侵略的有力控诉和佐证。
“工农兵学商,一起来救亡”,各阶层的人物在书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爸爸用他的笔,鼓励坚决抗敌,宣扬抗战必胜,明确表达了“唯有抗日才有生路”的中心主题,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书中不乏经典之作,例如《吹号手》,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推荐为中学生课外读物;还有《马》《东江一少年》《一个英雄的经历》等,故事叙述得栩栩如生。有些作品,解放前已被国外译成了英文或俄文。

昨天,在湖边草书店三间房分店,作家高珮义带着他的三部著作参加了北京湖边草书店(政协委员书店)组织的第313期《作家与读者见面会》。

北京湖边草书店三间房分店,建在北京朝阳区三间房地区的双桥老罗家中医医院,也是临街独立开门的实体书店。既方便了街道、社区的居民来买书看书,也方便了前来就医的患者。我是头一回见到开在医院里的书店,很是新奇。
北京双桥老罗家中医医院创建于2019年,创办人是中医正骨界泰斗罗有明的长孙。正骨技术的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