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业冰
“腕儿”第一个响应:“我举双手赞成!我们一路走来,就图个自娱自乐、舒心高兴,说句酸溜话叫‘活跃文化艺术生活’。其实,糊里糊涂这些年,也没玩出个啥名堂,甚至有人背地里说咱是‘叫化子抖虱子——穷哆嗦’,‘老鼠穿戏服——上不了大台面’。听了这些话,好似喝了一碗‘王村醋煮辣椒——酸辣刺鼻’,没丁点好滋味。咱不能怨人家说话不好听,也怪咱有些事没捣鼓顺溜。主要问题就出在这几个赏钱上。为了几个小钱,狗嘶猫咬伤和气,更让人‘门缝里看咱——扁了’。尽管咱们尽心尽力排戏演戏,可还是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尊重。刘团长的提议,使我热血沸腾,仿佛看到了挺直腰杆、笑傲江湖的明天。”
在“腕儿”发言的时候,“范儿”用心准备好了说辞。他激情四射:“人生自古谁无过,只因私欲化成魔。有朝心魔挥手去,村夫也能变成佛。如今我辈齐努力,供养老人如佛陀。常做善事心地宽,人生升华美如歌。在此,我郑重提议,在刘团长提议上再加一条:咱村无儿无女的十几位孤寡老人,每人每年再资助2000元,这个钱就由我们在座的来出了。我倡议: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细水汇成流,一切都会有。”……
会议在热烈而又和谐的气氛中圆满结束。刘水回家踏踏实实地睡到日上三竿……
剧团打算资助老人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议论纷纷,有人高兴,有人疑惑,有人置若罔闻,还有人悄悄地传问:这伙人是不是真的疯了?
春节后正月初三,剧团演出如期进行,三天下来,赏款超过三万元!出乎意料!刘水一次次上台向赏款人鞠躬致谢,他没想到老少爷们会如此慷慨的支持……
初六结完账,有人提议,让受资助的老人上台领资,刘水不同意:“做善事不是为了搞形式,让老人上台是对他们不敬。晚上,我们分头把钱给老人们送去。一定告诉老人,这点钱是乡亲们拼凑的,只是借我们的手转达罢了。”
……
又是一年秋草黄。刘水虽然当上了村主任,大事小事有操不完的心,但是剧团排练的事还得当大事来抓,这下成了“董平的双枪——两头忙”。
集合的第一天晚上,老前辈刘春带着十几个老人到村委大院找刘水:“我们几个老东西提一个建议。这几年,咱剧团的节目挺花哨,相声、小品、曲艺、歌唱、新编现代戏等,令人眼花缭乱,可古装戏少得可怜,有,也只是些小型片段。我们还是对古装戏情有独钟,不喜欢‘嗨嗨呀呀、孙猴挠爪’的东西。能不能多排些古装戏,如:《两狼山》、《反云南》、《对金爪》、《姊妹易嫁》、《辕门斩子》、《徐策跑城》等等。我们这些人,才是你们最忠实的观众。”
刘水听了有些犯难:“您老人家提的建议非常好,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前几年,我们就打算排古装戏,可你们这些老前辈都说驾驭不了,每人只能掌握某个方面,整块戏搞不了。”
刘春老人说:“当年教我们唱戏的是章丘孟村的孟广奇老师,他无儿无女,早年丧妻,一肚子戏文。那时候你们还小。听说他现在还挺壮实,虽然年逾八十,可天天哼唱《莱芜梆子》,一副金嗓子不减当年。他在咱村传戏三年,没要过一分钱,睡得是麦场屋,吃的是百家饭,从没嫌炕凉,更没嫌饭俭。他一生酷爱戏文,如再请他出山,定能如愿。”
第二天,村委会召开了剧团全体人员参加的会议,中心议题是研讨有没有必要请孟广奇来传授古装戏。刘水说:“老人们酷爱古装戏,这点大家心知肚明。我们搞文艺宣传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内容就是提倡孝道。满足老人们这点要求,本身就是对孝道最有利的宣传。我个人认为这很有必要。”
会议一致通过。
第二天上午,刘水开着自己的面包车,拉着刘春老人向章丘驶去。
刘春老人凭着50多年前的记忆,指挥刘水来到明水城东。只见宽敞明亮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一座座高楼鳞次栉比,那里还见当年的影子?两人只好停车问路。但见来往车辆穿梭而去,很少有人步行走过。
刘水远远望见,一位老态龙钟的老者弓着背,一手提着一个圆形竹筐,一手攥着一把小型铁锨,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之间东瞅瞅、西转转,好像在寻找什么东西。刘水紧走几步来到近前,只见竹筐里有半筐动物粪便。他心中纳闷: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当地农村每一村都有部分老年人,抽空在大街小巷、村头河边拾取动物及儿童粪便。那时化肥很少,价格又高,老人们不顾狂风酷暑、冰天雪地,为的是给自家自留地多上点有机肥,多打点粮食。为了拾粪不跑空,有些村的拾粪人自然形成各自的地盘,你拾村东,我拾村西,自觉遵守,互不侵犯……如今这位老人满大街寻找动物粪便,不知又为那般?甭说在城市,现在的农村也早已不见,这可是一道难得的风景线。
这时,刘春老人也已来到近前。刘水不再犹豫,上前问路:“大爷,麻烦您老问个路,孟村怎么走?”
那老者直起腰来,看一眼刘水,把目光转向刘春老人仔细打量,他点点头又摇摇头,眼里一丝惊喜瞬间闪过,立马又恢复了疑惑。他看着刘春只是不回话。
(待续)

陈业冰,男,1963年出生,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茶业口镇船厂村人。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原济南市签约作家,《雪野》杂志主编。在省级及以上报刊、网站发表报告文学30余篇100余万字,短篇小说15篇,诗歌50余首。报告文学《赤诚大义房公训》的发表,房公训老人被评为2016年全国道德模范,受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