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陌上异客来
雪是后半夜停的,地上积了寸把厚的白,衬得天色愈发青惨。阿四一夜未眠,眼底挂着两团乌青,灶膛里的灰冷透了,那包袱却在他心口烧了一夜。
村东头的老榆树下聚了几个人,踩着脚呵白气。赵福揣着暖炉踱过来,声音吊得老高:“都听真了!近日有生面孔在左近转悠,怕是城裏溜下来的歹人!谁家窝藏了,趁早报来,不然…”他冷笑一声,眼风扫过阿四,“祠堂的鞭子可不认人!”
阿四缩着脖颈,觉着那包银元在柴垛里发烫。他佯装捆柴,手指触到冷硬的布包,又猛地缩回,如被火燎。
晌午时分,村口果真来了外乡人。不是昨夜那一个。这是个穿灰布长衫的先生,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手提皮箱,斯文模样。他立在雪地里,向人打听:“可曾见过一位姓苏的小姐?或是…一个遗落的蓝布包裹?”他说话温吞,镜片后的眼睛却锐得很,细细刮过每个人的脸。
阿四正扛柴经过,灰衫先生忽地拦住他:“这位兄弟,你眉眼愁苦,似有重物压心啊。”阿四骇然失色,肩上的柴捆险些滑落。那人却微微一笑,递过一张洋纸片:“若见到可疑之物,可来镇上的‘济生堂’寻我。必有重谢。”纸片上墨香犹存,只印着“裴世安”三字。
阿四捏着纸片,如捏着一块冰。他恍惚着往家走,忽见几个顽童在河沟边争抢什么——竟是那张本已烧毁的相片!虽焦黑卷边,女子眉间那点朱砂痣却完好无损,在雪光下红得妖异。
“哪儿捡的?”阿四声音发颤。
“水里飘来的!好多张呢!”孩童指着上游。
阿四抬眼望去,祠堂方向的水面上,竟零零散散漂着数张同样的相片,一张张惨白的脸孔浮沉于碎冰之间,眉间红痣如血滴入眼。
是夜,阿四发起了高热。梦中尽是那朱砂痣女子,穿着湿透的旗袍,从河沟里爬出,眉间滴着血,一声声问他:“我的包袱呢?我的包袱呢?”
他突然惊醒,窗外月色凄冷。柴垛方向传来窸窣碎响——有人正疯狂翻找枯枝!
阿四扒着窗缝窥看,只见昨夜那棉袍客正将柴垛扒得七零八落,腰间那柄家伙事的冷光,在月下一闪而没。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