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桑梓,情牵济源
(彭媛,歌唱家;卢化南考古人)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居住在异地他乡,对故乡的思念如潺潺溪流,绵绵不绝。那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穿越1400余年的时光,依旧精准地叩击着每一个游子的心弦。遥想当年,李白在西安生活时,遥望着远方的北海(如今的俄罗斯贝加尔湖),那是他的家乡,思乡之情化作笔下的千古名句。而如今,像我这样居住他乡、漂泊外地、异地工作的人,无论是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系故土的华侨,还是四处流浪的以色列人,对这份思乡之情都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
这几年,我栖身于惠州。这座城市西临5A景区红花湖,东靠西湖,南北山水相依,四季如春,宛如一幅灵动的画卷。它处于港粤澳圈的繁华地带,是全国宜居城市中的佼佼者。在这里,景区免费畅行,公交车对老人不收费,我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乐园,每日都能在景区中悠然漫步。儿子和媳妇对我关怀备至,两个孙子活泼可爱,逗人欢心,生活衣食无忧。然而,即便如此,我对故乡的怀念却如野草般疯长,难以抑制。有人乐不思蜀,沉醉于眼前的安逸,而我却深陷思念的漩涡,无法自拔。
“每逢佳节倍思亲。”故乡济源,那片生我、养我、承载着我六十余年生活记忆的土地,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那里有我的祖坟、父母的墓冢,有我的亲属、朋友、同学、老师、同事和领导,还有那些在我困境中伸出援手的恩人以及众多熟悉的故人。如今,老一代的人渐渐离去,曾经那些亲切的面容、慈祥的笑容,都化作了永恒的回忆。
故乡的山水、村庄、道路和市区,每一处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尽管我们可以通过电话、视频和短信保持联系,但那份面对面的温暖、手牵手的感动,却只能在思念中回味。每当儿子和儿媳公休日放假,便是我和老伴的“解放日”。我们有时会急匆匆地赶回老家,哪怕只是和老友见个面、说句话,心情也会变得格外舒畅。
前几天,受疫情影响,我受委托代表大峪高中三、四排的学生,修改了“探望老师日期告知”。每次和亲朋好友联系,我总会首先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当听到孩子不学习、无所事事时,我会耐心地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告诉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我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批评那些“好树不用修,孬树修不成”的自我安慰论调,以卢小波为例,他初中时成绩不佳,未能考上高中,但后来去学律师,如今车房俱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说就算给他个局长也不换。我希望大家能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增加知识,才能拥有更好的事业机遇。
我虽未当官,也未曾挣过大钱,但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我让他们知道,一万个本科生中,可能有八千多人能成为老板,事业有成;而一万个农民工中,可能连一百个老板都出不了。同样拥有健全器官的人,因为头脑中知识的差异,会过上不同层次的生活,对社会做出不同的贡献。有些人不愿听我指出他人的不足,甚至觉得我像“神劲病人”一样唠叨,甚至因此断了亲情。但为了能给他们指引方向、尽到一份心力,我无怨无悔。我知道,文化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无论是当官的、科学家,还是各行各业的人,都离不开文化的滋养。
于是,我将毕生的精力、有限的工资余额,甚至不惜欠账,再加上善人的资助,都投入到了发掘文化和提升社会文化的事业中。我排除一切阻力,投入200多万元用于考察、创作和出版书籍。我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的书在韩国出版,有的书被网友评为世界三大励志书之一,我还被国家作协列为百名作家之一。我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议,已有76个国家签约;对天气逐渐变热的预测,也与世界二次气象会议的决定相一致。这些耀眼的成绩,让我不断受到人们的赞扬,甚至有人称我为“世界大咖人物”。
记者曾撰写《卢化南的建议体现在政府工作中》的文章,虽未当官,却胜似当官。我希望大家不要被游戏、黄毒、聊天、谣言和广告占据了宝贵的时间。如今,金钱成为许多人的奋斗目标,圈子文化盛行,评价过于功利,对文化认识不足,导致多家书店关门。但我相信,过不了多久,百姓一定会重新尊崇文化。正如古人所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所以,即便我欠了30万元,也依然不改初心,继续努力。我手中还存有价值50万余元的书籍待售,同时还需要推广和生产有一定市场需求的防震床、空中取水机、阳台种植盆架、垃圾专用车等专利产品,以及继续进行人体断肢再生液的研究工作,实现我的愿望。
十年前,我骑自行车环地球一周进行考察,冲破了亲友的阻拦,甚至立下遗嘱:“回不来不要找我,只要我有一口气,就要为所追求的目标而奋斗。”我不想过多地欠账,不给孩子们增加负担。
我思念着家乡的20多种特色小吃,浆面条、麦仁决皮、煮馍、菜糕、不翻馍、大明羊肉汤、大明牛肉丸、胡辣汤、捞面条、杂面条、凉皮、火烧馍、玉米汤、小茏包、虎岭面叶、土馍……虽然市场上偶尔也能见到,但总觉得少了家乡的味道,这大概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吧。有一次回家,我六天没做饭,一顿吃一样家乡美食,感觉无比舒服。我还曾写下《六天没做饭 顿顿不重样》《观看多单位 变化也很大》等文章来抒发我的情怀。袁大明的饭店招牌已做好,照片发来一看,十分气派,他正在筹备生产羊肉汤冲剂包,还征求我的意见。下冶原头碑林的老总崔丙瑞也盼着我回去,给他参谋一些事项。
我还想念着那些未完成的事业。看到文物局考察队在山中调查,并在微信中发给我图片,让我想起自己曾经也去过那些地方,拍过照片,有的还写了文章在媒体上发表,有的登在了书上。看到他们的身影,我感慨万千,不禁为他们点赞!前天夜里,我和胡成芳书记等人通了电话,谈到了济源的许多历史文化遗迹。
济源的200余里北齐长城,雄伟壮丽,从黄河边的蓼坞村,一直延伸到太行山顶的水洪池村,通达晋城。它居高临下,两侧是断崖峭壁,风景优美。封门关地势险要,是古轵路的关隘要道,经历过多场著名战争,留有几通石碑。楼门在1953年修汽车路时被拆除,还有离关隘不远的古道上,驿站、兵营仓库依然存在,可以恢复几段,修建几个旅游点,打造一个上品位的景区,供游人参观。
在太行山上下,还有牛王寨、上寨、张家寨、莲花寨、汉代青林军132个营地等,各有地势特色,可以展现土匪文化、义军占山为王、防劫功能,奇景秀丽。
济源火车站是夏代都城,原在山西夏县,是迁入中原的第一都,为何会迁到这里呢?我希望能把原因搞清楚。如有机会,我可一起前往考察;若没机会去,这个问题没弄清楚,我心中会一直留有遗憾!希望他们能把这些事做好,了却我的心愿。
文物局搬进龙潭寺办公很好,可以把该地发生的陈门四状元、卖油翁的故事、司马光写四令堂、夜香台中“不求金玉贵,但求子孙贤”的对联、傅尧愈墓、文昌阁、杨志墓等的文化展示出来,教育后人。
朋友的遗言,我也从未忘记。我和死去的冯维盛是知己朋友,他生前提出济源是华夏源头,五都八迁事件全在济源,被新华社认为是“华夏探源第一人”。我也赞成并参与了这项活动,共同出版了《华夏探源》一书。他病重时在医院托我继续探讨,我牢记他的重托,努力完成他未完的事业,写了32篇有关文章,还和有志趣的王凤山先生合写了《把济水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报告,递交给原市委书记张战伟,他给了专门批示。上次回家,我和旅游局文化顾问李立政先生专门去玉阳山下考察黄帝城。
我的高中同学杨合理,在50年前就致力于污水处理、力源动能新技术的研究,我也不断给他当参谋,现在成效已经显现。前一段时间,他爱人出了车祸身亡,我很想回去和他见面、安慰他、为他分忧。
程原昆大夫、吕邦正先生各写了2本很有价值的书稿,生前还托我校对出版。
我还想到张永安、卫平复、杨型珍等人的墓地看一看,难忘与领导和同事的情谊。如张永安局长知人善任,平等待人和气,力排外界同行对我的嫉恨非议,多次在会议上说:“卢化南是我们身边的伟人,他开拓进取,贡献巨大。”我常怀念他,还写了《张永安局长的遗言》一文。我不是伟人,甚至是被有些人看不起的小人物,可也被多人赞为“世界大咖”,收到578篇赞扬文章,250集网友支持赐言,但我依然保持不骄、不躁、不沉落的心态,继续向前走。
我关注着市政工程建设。看到荊梁中路通车、卢仝学校将建好、济水公园启动、黄河水引到老海眼、新来的史兼锐书记视查马鞍山森林步道等消息,心中很高兴,为他们点赞。这些工程都是我多年前提的《关于加大对卢仝茶文化的研究意见》《建济水公园》《把黄河水引到济源》等建议的后续工程,将为济源人造福,发挥作用。有的名称改了,但本质没变。
如:《太行山上修大道》的设想,经原安徽省委书记黄璜转交温家宝总理,批转发改委,经专家论证规划,变成了山顶和两边三条森林步道,从张家界通过太行山到达北京燕山尾。有网友评论:“好的领导气魄加上卢化南先生2500余项独到的献策智慧,为强国富民尽责服务,促进了济源、河南、全国、世界的发展,大地上竖立起了一座座的丰碑,形成独特的建议文化。”
我退休后并未闲着,而是寻找更大的空间为家乡服务。虽不在家的这一段时间里,我根据以往考察的资料进行整理,写了1400多篇关于家乡的文章,出版了8本书,还有3本正在校对中。内容多与济源本土相关,书名皆以济源山水文化为名,如《济水高洁》《黄河浪花》《愚公乡音》《太行之脊》《王屋山风》《济源地景》(上中下三册彩色印)、《玉川雄风》《济源山水》《王屋山考古》《国在心中》等。
我谢绝了许多名人雅士让书名改成现代流行语名字的建议,因为我把济源的故乡放在心中去观察世界,它是我心中的形象和动力,我决不会为了迎合他人眼球而改名,忘了初心。我还给有关单位写了800余项建议和社会热点评论,写了《话说济源》69集电视片,共300万字,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文化事业发展。去年,我和崔云恒老师应邀,为济源六中写了10期廉政教育讲座稿,发表后受到社会上人士的好评。
我致力于让历史文化跨部门发挥效益。首先把文物考古成果反映给旅游部门,让他们利用开发旅游。如《王屋山考古》《王屋山考古指南》《谈古论今》《幻魂拾贝》等专集,还有《济源是20多个姓氏的发源地》《王屋发现愚公墓》《王屋景区评不上5A景区的原因》《济源全域旅游怎么做》《愚公牌红薯很好吃》等文章。
我充当义务文化顾问。济源每换一届领导,有的领导和外地来济开拓事业及社会贤达名人,为了熟悉情况,尽快进入角色,做出成绩,听到有人向他推荐说,卢化南是济源的活地图、百事通的人物,就会咨询征求我对今后工作的意见。
我也毫不保留,有求必应,尽最大努力告知。如应约陪原焦作市长郭安民到沁河考察野生动物;原济源市委书记高文焕来济和我通了电话;原市委书记王荣森退休至生前著6本书,来济大多都和我见面交流畅谈,给我的书题“以书为宝”等词,死时我发去唁电;赵素萍召开古文化座谈会特意通知让我参加;和张殿臣、耿建国、周春艳、王宇燕、张宇松等领导人有所交往。泛华设计院、地矿等部门,和林益州、李光万、赵建军、王(未完)
卢化南 秘书元宝
20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