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8月26日,德州长河教育集团教师培训会在长河小学拉开帷幕。首日以“出彩教育的理念理论和实践”为主题,“三和教育”的魅力在课堂中生动绽放——30位小学生化身“小老师”,40分钟完成《白鹭》全流程学习,《小数点的乘法》课上,18人斩获满分,英语课上孩子们对单词、句型、文本倒背如流……高快课堂的背后,是“从个体出发的三和教育,让每个人都出彩”的教育智慧。参会教师反响热烈,迅速形成多篇听后感,经遴选,五位“高快演讲之星”脱颖而出。今日特选一等奖获得者邱静老师的演讲稿,与读者共飨这场教育实践带来的思考与启发,感受“出彩教育”的蓬勃力量。
沉浸于孟国泰先生“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与“三标课堂”的实践智慧,我的教育观经历了一场静默却深刻的革命。仿佛一缕新风拂过原野,教育的天地在我眼前焕然一新——不再是以整齐划一为美的苗圃,而是尊重每一株草木独特姿态的森林。
一、回归个体:看见每一颗星辰的轨迹
“从个体出发新教育”,是一场告别“流水线”思维的革命。它将教育的灯,温柔地照向每一个具体的人。其12大内核中,“导育”如春风化雨,启示教育是引导而非灌输;“以创为本”则如种子破土,凸显对生命差异与创造潜能的尊重。
我恍然醒悟:教育不是铸就相同,而是点亮不同。所谓“待优生”,不过是尚未找到绽放姿势的花。他们需要教师以耐心与智慧,从习惯、方法、态度等多维土壤中诊断根源,量身定制成长路径——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让百合成为百合,让松树成为松树。
二、三标课堂:以“标”为舵,扬自主之帆
“三标课堂”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落地铺设了清晰而坚实的航路。首次备课十大原则如十把钥匙,依次打开共同性、方法性、探究性与生活性之门。尤其“生活性”的启示,让我学会将学科知识与真实世界相融:数学可在购物算账中生动起来,语文能在街头招牌里寻得诗意,知识不再是悬空的楼阁,而是扎根生活的树。
课堂中的四大建设——个体、对子、小组、班级,恰似一组精密的生态系统:
个体建设倡导“学为己师”,让学习成为自我发现的旅程;
对子与小组建设构建“共生共学”的森林:“学生既是被浇灌的树,也是彼此照耀的光。”
这一切悄然瓦解了“教师一言堂”的旧秩序,课堂不再是寂静的听讲场,而是思维流淌、合作生长的活力湿地公园。
三、教育思想解放:从“分数”到“人”的破茧之旅
教育思想的大解放,实则是回归常识的壮举——它将教育从“知识的搬运”转变为“生命的唤醒”。我们不再仅以分数论英雄,而是以“体、情、智、创、和”为维度,拥抱人的完整性与可能性。
多一把尺子,就多发现一位天才;多一种视角,就多照亮一个未来。教育因而不再是冰冷的评判,而是温暖的见证:见证每一个生命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四、落地实践:让课堂成为生命绽放的田野
理论唯有扎根实践,才能生出改变的力量。接下来的备课中,我应谨守“六点五题”,让教学重难点如星光般突出;课堂里,推动对子教学、鼓励个体教学,让学习在对话与碰撞中自然生长;评价时,以进步为尺、以素养为镜,让鼓励的话语成为学生勇气的源泉。
我时刻警醒自己:教育是点燃一团火,而非注满一桶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学习常态,使他们在体验与创造中,一步步走向“五自”之路——自觉、自信、自主、自立、自强,最终迈向健康、幸福、充满灵动的成长远方。
这次学习于我而言,是教育初心的重新抵达,亦是专业生命的焕新出发。“从个体出发新教育”与“三标课堂”,让我真切触摸到教育应有的温度与深度。
未来的教学之路,我愿以这些理念为灯、以课堂为田,深耕每一寸时光,陪伴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他们的光芒,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因为真正的教育从来不是流水线,而是一场春雨,温柔地落在每一片独一无二的叶子上,静待满树花开。
作者:邱静(德州长河小学教师)
青力点评
邱静的演讲稿以诗意笔触诠释“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理念,结构清晰,从理念内核到课堂实践层层递进。比喻的运用(如“森林与苗圃”“春雨与叶子”)让抽象理论具象化,兼具文学性与说服力。作者将理念与教学场景结合,如学科知识生活化的举例,凸显实践价值。结尾回归教育初心,情感真挚,既展现了对新理念的深刻认同,也传递出扎根课堂、守护每个生命成长的教育情怀,是一篇兼具思想深度与实践温度的佳作!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