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逍遥遊之无为心剑》题记
道非玄远在破履踏碎处
剑本无锋见桃花坠溪时
——且饮这一壶泼辣酒 照尽人间痴顽相
道法自然逍遥遊,无心快剑斩尘嚣
第一章:荒山啼婴识天机,破扇轻摇启玄门
残阳如血,将天台山的嶙峋怪石染成紫金色。山风掠过千年古松,发出呜咽般的低鸣。就在这时,一阵微弱却执拗的婴啼声穿透暮色,惊起了林间栖鸟。
趿着破草鞋的济公正醉醺醺地倚着山岩灌酒,闻声眉头一皱,掐指间酒意顿消:"怪哉!这荒山野岭哪来的婴儿?"循声寻去,但见一株虬枝盘结的老松树下,裹着锦缎的男婴被弃在苔藓间。那孩子不哭不闹,只睁着清亮的眸子望向天际,眉心一点朱砂在夕阳下灼灼如焰。
济公俯身抱起婴儿时,忽见锦缎内绣着谶语:"灵根蒙尘劫,道心堕凡胎"。正要细看,远处传来急促马蹄声。十余骑黑衣人马卷尘而至,为首者面覆青铜面具,厉声喝道:"疯和尚!将孩儿交出!"
蒲扇轻摇间,济公笑呵呵地将婴儿揣进破袈裟:"施主们要这孩儿作甚?莫非是他欠了诸位酒钱?"话音未落,三支淬毒袖箭已破空而来。但见济公醉步踉跄,恰似随风柳絮般闪过,袖箭竟齐齐钉入松树干,组成个"煞"字。
"阿弥陀佛!"济公抚掌大笑,"原来诸位是来送字画的?"突然将酒葫芦往地上一掷,琼浆四溅处升起白雾。待雾散尽,人马皆僵立如木雕,唯见松枝上用炭条写着:"莫道疯癫无知己,自有明月照沟渠"。
夜色渐浓时,济公抱着婴儿行至山脚村落。忽见火光冲天,哭喊声撕破寂静——竟是土匪"独眼雕"在洗劫百姓。那匪首正举刀逼问老农:"粮仓究竟在何处!"刀锋将落之际,济公叹道:"何必动怒呢..."蒲扇轻摇,三片柳叶倏地化作青光,匪首顿觉腕间剧痛,钢刀哐当落地。
众匪哗然围上,却见和尚哼着小调在火堆边烤红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唱着唱着突然打喷嚏,火星子漫天飞溅,匪徒们的裤带应声而断。在一片慌乱的提裤声中,济公将婴儿塞给目瞪口呆的老农:"好生养着,这孩子与你有缘。"
老农颤巍巍接过,只见襁褓中多了半块硬如石头的馊馒头。正要道谢,抬头却见和尚踏月而行,破草鞋踩在稻穗上竟不弯一株禾苗,唯有歌谣在夜风中飘荡:"黄金不是千年业,红日能消两鬓霜..."
第二章:稚子拾薪遇妖道,残卷暗藏损字诀
寒来暑往十载春秋,当年婴孩已唤作无念,随养父在山间耕作度日。这日清晨,少年背着柴筐登上北山,却见往日清幽的山谷黑雾弥漫。数十村民如提线木偶般相互撕打,个个目露凶光,额间皆贴着一张朱砂符纸。
黑袍道士站在巨石上念念有词,手中幡旗翻滚着血红煞气。"再斗狠些!怨气愈盛,我的百怨幡愈能通玄!"道士狂笑着催动法诀,两个壮汉顿时头破血流。
无念吓得缩在树后,怀中突然发烫——那半块馊馒头竟泛起金光。恍惚间似有醉语在耳畔响起:"念头起处即牢笼,心不动时见真龙!"鬼使神差地,他抓起砍柴刀冲向法坛。
"小畜生找死!"道士拂袖甩出三枚铜钱,空中化作恶鬼扑来。无念下意识使出家传的砍柴招式,刀背精准拍中幡旗绳索——这招平日用来震落枣树枝头的蛀虫,此刻却听得"刺啦"裂帛声,幡旗应声而断!
反噬的邪力如毒蛇反噬,道士惨叫一声面容溃烂,仓皇遁入黑雾。混乱中无念拾起半卷残破经书,帛页上《为道日损篇》五字依稀可辨:"逐念如追风,耗神似泼汤。常退妄心窍,自现天门光..."
当夜少年伏案研读,油灯下字句竟游动如蝌蚪。困极寐去时,忽见济公倒悬梁上朝他喷酒:"傻小子!损去三分聪明劲,换得一点自然心!"酒雾落处,经文化作青鸟啄开窗棂,引他望见云海中沉浮的星月。
第三章:贪官设宴布迷局,醉罗汉智破铜钱阵
且说百里外县城府衙张灯结彩,县令王贪财正盛宴款待一位鹤发童颜的"玄术真人"。席间珍馐罗列,歌姬翩跹,真人却指着堂前铜鼎道:"此乃聚宝盆局,可惜缺了活枢机..."
"求仙长明示!"县令急切的嘴脸在烛光下扭曲。真人阴笑:"需童男童女各九人,以纯阴纯阳之气催动阵法,大人不仅官运亨通,更能点石成金!"
正当差役要去抓人时,门外传来破锣嗓子:"好香的酒肉!怎不叫花和尚也沾沾光?"济公歪戴着破僧帽闯进来,抓起烤鸡就啃。县令怒喝驱逐,真人却神色骤变——他看见和尚每一步都踏在风水阵的死门上!
"来来来,贫僧变个戏法。"济公醉眼迷离地甩出十八枚铜钱,恰落入侍童托盘。铜钱忽化作金蝶飞向牢房,贴在被囚孩童衣襟上。真人急催阵法时,那些孩子竟变成纸人燃烧,火中浮现《道德经》金字:"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县令突然癫狂起舞,将自己贪赃枉法的罪状唱了个底朝天。真人欲逃时发现三十六枚铜钱嵌地成牢,每枚钱孔都射出《度人经》文,将他死死钉在阵眼中央。
第四章:心剑无锋斩妄念,江月不染自在天
无念历经妖道事件后,日夜参悟《为道日损篇》。这夜雷暴交加,他在破庙中面对心魔幻象:养父垂死呼救、妖道利诱修仙、甚至出现济公被万箭穿心的幻境。汗水浸透衣衫时,他忽然想起砍柴时见过的溪流——任落叶纷扰,水纹自散。
"原来如此!"少年以柴枝代剑,不是刺向幻影而是划向自己心口。这一式毫无章法,却暗合"损之又损"的天道至理。雷声骤然寂静,雨珠悬停半空,怀中经书无风自动,显出"常无欲以观其妙"七字真义。
晨光熹微时,无念漫步江边。见渔家小儿以柳枝逗弄蟋蟀,忽觉灵台清明,脱口吟唱:"不羡凌霄御剑仙,且观蝼蚁争炊烟。"歌声中经书化作桃核落入泥土,转眼间满山枯枝绽开花朵——原来道不在损毁,而在春来发枝的自然显现。
远在云端的济公抚掌大笑,酒葫芦倾泻的琼浆化作甘霖,洒向人间青青禾苗。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