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漕河暗影现龙蛇
照胆剑尖挑破的账册在月光下摊开,墨迹犹带腥气。赵守诚擎着火炬细看,越看越是心惊:"去岁失踪的漕粮、今春短少的盐引,竟都藏在胭脂盒里运往北地!"
济公蒲扇忽指向东南方:"闻见没?三十里外漕船正在烧账本哩!"众人皆茫然,唯宝镜应声显出水波纹——但见运河岔口芦苇荡中,十艘双桅货船正冒起黑烟,穿锦袍的胖商人将书册投入铁盆,火光映出他衣襟上的金蟾绣样。
"是漕帮三当家金蟾爷!"赵守诚倒吸凉气,"难怪能打通各道关卡..."
话音未落,墨竹先生突然暴起,口吐黑血化作黑雾遁走。济公不追反笑,将照胆剑往地上一插:"且让他带路。"剑身震颤着指向东北,宝镜同步映出黑雾掠过的轨迹——竟是朝着杭州府衙而去!
众人骇然间,镜面忽分两半:左半显出府尹大人夜审卷宗,右半却照出他屏风后藏着与金蟾爷密信的暗格。济公抓把香灰撒向镜面,灰烬凝成行小字:"明日辰时,漕船装瓷器过拱宸桥。"
翌日拂晓,运河起雾。济公蹲在桥洞下啃狗肉,忽将骨头抛向某艘吃水异常的货船。骨头撞在"景德镇瓷器"木箱上,竟发出金属闷响。官兵应声掀箱,里面赫然是铸成银锭的官银!
府尹闻讯赶来,却见济公举着宝镜照向衙门口石狮。镜光过处,石狮竟变成张口吐银的蟾蜍,额间刻着府尹家徽。百姓哗然中,宝镜再照向府尹官袍——补服下藏着件绣满金蟾的里衣!
"好个父母官!"济公蒲扇拍向运河水面,"且看真龙收妖!"但见水花溅处,照胆剑自行飞起,剑尖挑出艘潜藏水底的乌篷船。舱中惊惶欲逃的,正是昨夜遁走的墨竹先生与金蟾爷!
第五章 镜剑合璧照肝胆
乌篷船底暗格开启,竟滚出个黄绫包袱。济公蒲扇轻展接住,抖落出御用龙纹笺——竟是牵扯皇粮案的密函!金蟾爷见状嘶吼:"秃驴敢碰此物,九族不保!"
照胆剑突然鸣啸,剑身映出十年前场景:年轻县令赴任途中救下落难书生,岂料书生今已成漕帮军师墨竹先生。镜光再转,照出墨竹先生暗中在县令茶盏投药,致其逐渐心智迷失。
"原是如此!"赵守诚恍然大悟,"府尹大人是被药物操控..."话音未落,墨竹先生突然咬破毒囊,鲜血喷向宝镜。镜面骤现裂纹,济公却大笑将酒泼出:"正好洗洗这沾尘的镜子!"
酒水漫过处,裂纹化作经纬线,竟显出一幅大运河全图!图上光点闪烁,标注着各處藏赃窝点。此时府尹忽然清醒,老泪纵横:"本官有负圣恩..."突然夺剑欲自刎。
济公蒲扇轻抬架住剑锋:"死容易,活着赎罪才见修行。"说着将宝镜对准府尹心口,镜中竟照出他当年在破庙苦读时发下的"清正为民"宏愿。府尹怔忡半晌,突然扯下官袍:"本官亲自带路起赃!"
三日间,沿运河起出赃银百万两。最后一处窝点竟在灵隐寺后山——某个香火鼎盛的"功德箱"下埋着地道入口。济公将照胆剑掷向功德箱,箱体裂开露出账本,首页盖着当朝太师金印!
【本章回末偈语】 镜剑合璧照乾坤,漕河暗涌现真龙 莫道官海深无底,自有青天在人间
(皇粮案牵扯出朝中大员,济公携镜剑北上。下回将叙说金殿辩冤、舌战群儒的惊世奇闻)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