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编者按】任何地方的发展,既离不开各级党政组织的科学引领与统筹擘画,也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与主动作为。这是因为,党的领导是发展的根本保证,能够为事业定向领航、凝聚共识;而群众是发展的力量源泉,其智慧与行动是推动进步的坚实根基。
实践早已证明,唯有将党的领导这一“定盘星”与群众力量这一“动力源”有机结合,才能汇聚起攻坚克难的磅礴合力,实现事业的持续壮大与长远发展。反之,若脱离党的引领、忽视群众力量,仅凭个人或少数人单打独斗,必然因视野局限、力量单薄而难成气候。
安昌村第二届集会的成功举办,正是一次有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依靠群众力量的工作实践。
英雄从未远去,精神永远流传。8月25日,抗日名将傅作义的故乡——山西安昌村第二届集会启幕。这场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傅作义将军诞辰130周年为契机的活动,既是对英雄"爱国、救国、报国"赤诚的深情回望,更是以"将军文化"为纽带激活乡村文旅振兴的生动实践,彰显着红色基因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深刻逻辑。
精神为魂,方得文旅真味。傅作义将军的英雄事迹,不是泛黄的史料,而是浸润乡土的精神养分;"将军魂"的丰富内涵,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文旅产业的核心密码。安昌村的实践深谙此道:从故居前的缅怀仪式到集会中的主题演出,从历史细节的精心还原到精神价值的现代表达,红色基因的挖掘与活化,让乡村旅游摆脱了同质化的窠臼,有了独特的灵魂与辨识度。游客在这里触摸的是历史温度,感悟的是家国情怀,这种精神层面的共鸣,正是文旅产业最持久的吸引力所在——既让英雄精神代代相传,又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实现了"精神传承"与"经济赋能"的双向奔赴。
融合为径,激活乡村动能。乡村振兴不是单线程的突进,而是多元要素的协同发力。相较于第一届集会,安昌村的第二届活动展现出清晰的升级逻辑:特色美食汇聚多元风味,满足游客味蕾需求;互动体验项目增强参与感,让乡村与游客不再隔岸相望;严格的安全监管与环境保障,筑牢舒适游览的底线。更值得称道的是,全天候文化盛宴涵盖主题演出、蒲剧经典、歌舞杂技与灯光秀,既扎根地方文化土壤,又兼顾不同群体审美偏好,构建起"红色+民俗+体验"的立体文旅格局。正如村党总支书记师志峰所言,"以节聚客、以客兴村"的背后,是对本土资源的深刻认知,是让群众共享发展红利的务实追求,更是将"文化名片"转化为"发展名片"的智慧担当。
历史照亮前路,精神引领方向。安昌村的探索,不仅让英雄故里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更为各地提供了有益启示:乡村振兴需要找到文化根脉,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是题中应有之义;文旅发展需要跳出"门票经济"的局限,以精神内核串联多元业态方能行稳致远。从傅作义将军的爱国情怀到今日乡村的振兴实践,变的是发展场景,不变的是精神传承。这种将历史记忆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正是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