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的,永远不会多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陶玉山

“我从不愿意为那些所谓的‘英雄人物’歌功颂德,而始终只着眼于失败者们的悲情……”“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了时间。”读懂了茨威格说的这两段话,对理解《人类的星光闪耀时》这本书应该是有帮助启发作用的。
提起斯蒂芬·茨威格,熟悉欧美文学的读者会自然想起他那些影响深远、有口皆碑的中短篇小说,譬如《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始于情感,终于人物,“笔下有情感,文字有雅趣”是他的小说特点。茨威格不仅小说写得好,被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赞誉为“人类心灵捕手”;他的传记文学写得更好,被称为“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是公认的人类文学史上的“传记之王”。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当历史的秒针叩响命运之门,是谁用勇气与偶然改写了世界?茨威格用属于自己的绝妙文笔,令人叹服地展现出人类文明的14个决定性的瞬间:1792年,法军上尉鲁热在三个小时内有如神助一般完成了《马赛曲》歌词的创作,逐渐在革命军中传唱,此曲后来成为法国国歌。三个小时的天才,命运并没有原谅他,歌曲天下闻名,而他却不为人熟知;1972年,英国探险队第二个到达南极点,归途中却相继殒命,“毁灭之中,更见人格的伟大”;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竟然是一处被人忽视、甚至遗忘的边门,奥斯曼士兵从此处进入城市,大肆掠夺烧杀屠城,终结了千年帝国……这不是英雄史诗,而是凡人被推向神坛时迸发出的璀璨光芒。翻开这本书,你会触摸到人类文明进程中最炽热的心跳。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从自己的眼光出发,记录了他认为的人类史上最辉煌的14个瞬间。他将这14个写瞬间的故事叫作“历史特写”。笔下带感情,文字有雅趣。他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以传记的方式,记录着每一个瞬间决定性时刻,是如何改写我们人类历史的。是受到广泛称赞的内容与文字的完美结合之作。读了之后,不得不由衷感慨:书读得越多,越知道自己无知;我们知道的,永远不够多。让我们对“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这句老话有了切身的理解认识。
虚构是抵达真实的最佳捷径。天才作家茨威格在这14个故事,或者说是历史上的14个瞬间书写过程中,巧妙地运用自己的文学天赋和驾驭故事情节的能力,尤其是发挥出想象力丰富的特长,绘声绘色地把这14个故事娓娓道来,其中不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也不缺少细致入微的渲染描写,可谓生动至极。使得我们在阅读时,不会觉得自己是在读历史过往,而是在看一个个饶有兴趣,不知结尾的传奇小说。读完了,意犹未尽,如同绕梁之音,回味无穷……
从太平洋的震撼,到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从南极的争夺到拜占庭的陷落;从黄金国的发现,到列宁乘坐封闭的列车秘密回到俄国发动了震惊世界的十月革命……14个生死攸关,命运蹉跎,充满戏剧性的巅峰时刻,宛如电影中的分镜头,让你一刻都不敢走神,更不敢停下来,甚至可以让大脑更活跃,呼吸更急促。每一个故事都聚焦在历史的转折点上,历史的长河需要漫长酝酿,但决定性时刻往往会压缩在“一瞬”。茨威格用他那优美的文笔,让我们看到了个人与时代的碰撞,看到了平凡人物的伟大,也看到了伟大人物的脆弱。
作者并不非只是简单地叙述或还原历史事件,而是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剖析来倾听历史的回声和教训,字里行间总是流露着作者的爱憎。他用文学家的敏锐观察力和深度思考,捕捉历史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内心世界。譬如,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场上等待格鲁希的援军时的那种焦虑和绝望;巴尔博沃亚这个欧洲人第一次看到太平洋时的震撼与兴奋;政治家西塞罗在罗马共和崩溃时的坚守与死亡……都被茨威格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赞叹不已。书中所写的每一个故事,几乎都关乎一个个体在巨大命运面前的抉择与行动,其中的惊心动魄与精神张力,令人屏息凝神。茨威格用小说家的笔法,使得那些教科书上冰冷干巴的年代和事件,变得鲜活起来。他将这些历史时刻——每一个时刻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写得扣人心弦,把历史写得像小说一样跌宕精彩,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但一点也不影响我们对这些历史性时刻有着更深层的了解认识;让我们感觉到自己好像亲临现场。
一本书读完了,像是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故事里忘我地游历了一番,感到过瘾得不可思议。慢慢冷静下来,让人不得不感叹命运实在是一个不可捉摸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对历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则什么都不是。”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使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茨威格用这些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历史的车轮往往会在不经意间发生转向。一个人的勇敢或懦弱,一个决定的正确或错误,都可能影响千百万人的命运。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可能成为历史上闪耀的人类群星中的一员。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虽然深知无法预测自己的命运,却绝对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鼓起勇气,努力把当下活得精彩,以图实现自身价值。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没有好的语言,即使故事再曲折、再离奇,也不会对读者产生吸引力,更不会成为传世之作。故事内容好,语言恰好精美,那是再好不过了。可是这样的书可谓少之甚少。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却是一本这样两全其美的书。故事扣人心弦,语言行云如水,让我们时不时地会感受到那种久违的阅读激动。这也使得这本历史特写出版近百年来了,至今仍魅力无限,吸引感动着一代又一代许许多多的读者,并且通过口口相传,让更多的读者阅读,喜欢,传诵……
茨威格不是简单单纯地记录历史事件,而是带着我们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他用高超的艺术性将我们带入历史画面中,去享受与思考。让我们不仅能从他的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中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看见历史,感受历史,欣赏历史。他让我们看到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由鲜活的人、真实的选择组成的。这种视角让我们重新思考历史的意义:不只是记录“发生了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发生”。这本书告诉我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在某个历史时刻的关键点,他们可以用难以匹敌的意志力和精神,扭转时代的走向,对人类历史造成难以估量的重大影响。这些制造巨大变革的耀眼的巨星,除了时运之外,皆是无尽的付出、孤独的坚持,甚至舍命忘我的豪赌。让我们由衷感受到,一个人,能够在迷茫时,从茨威格的作品里体会到崇高的心灵震撼,是特别走运,特别幸福的。
“不惜一切代价——这种宣告本身往往能唤醒创造力和推动力。”阅读了这本书,最深的感触是历史的偶然性。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茨威格面前,人类所有的困惑、痛苦都不堪一击。伟大的文学作品中总会有某种永不过时的内涵,吸引着我们一代一代的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从中不断汲取教益,获得价值和不菲的启迪,同时体验一种难得的美的感受和心灵震撼。由衷觉得:生活中有好多瞬间,值得我们去记录。从一本好书中获得宁静和享受,用它们的力量滋养自己就是一种快乐。何况还会引导我们相信这样一种历史观:历史上的少数人物在极短时间内的行为,会直接决定数个世纪的历史走向。而这些历史上的人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你要想得到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先得让世界看到最好的你。坚持做一件事情,并不是因为这样做会有效果,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
把真实的历史写得栩栩如生,使之魅力无限,让我们读者百读不厌,这无疑是一个传记作家梦寐以求的艺术境界。让人对书中所说的“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赞赏不已。而如何处理好“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魅力”之间所存在的必然矛盾,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能力才华。《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所以被许多人赞赏为“传记里的传记”,不仅仅是因为14篇超越时代的命运特写把“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魅力”这个绝大多数传记作家头疼大半生的棘手问题不动声色地圆满解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诗人作家的茨威格写作这本书时所传达的不只是历史故事与命运瞬间的弧光。他的作品始终都存在着一种“诗性”。这本书是“看”的艺术,“听”的艺术同样蕴含其中。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从来就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历史书。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伟大,不过是在命运敲门时,敢于回答的勇气。多读书,会做人。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读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民族,千百万人中才出一个天才;世界在荒疏漫长的时光后,真正的历史性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才悉数登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引导我们相信这样一种历史观:历史上的少数关键人物在极短的时间内的行为,会直接决定数个世纪的历史走向。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无谓岁月流逝而去。“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都是默默完成的,智者总是深谋远虑。”那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
“将无法实现之事付诸实现,正是非凡毅力的真正标志。”人类历史上有一些令人仰望的星星,他们有的照亮了人类的前途,有的照亮了人类的发展,也有的照亮了人类的精神丰碑,流芳百世……历史不只是过去的记录,更是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历史就像我们的人生,已失去的瞬间不会因为抱憾的心情而得以重返;微小的贻误,很可能用千年的时光都无法赎回。
在茨威格眼里,一个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最可贵的品质是坚韧不拔。“只有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使人疲劳。每做一件事,即使办坏,也比什么都不做强。”这14个历史瞬间的人物并不都是大人物,而茨威格一视同仁,把几个小人物和大人物等同并列,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那些看上去微不足道、甚至没有留下自己名字的小人物身上有一种锲而不舍、勇于担当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是时代不可或缺的,也是历史前进不能没有的动力。茨威格用他们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历史并非全然由星辰照亮,但星辰总是在其闪耀时照亮了历史。群星闪耀的瞬间虽然短暂,其光芒足以穿透时代长夜。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成为闪耀的群星。
读完了这本书中的人物既有英雄,也有失败者,文学与历史的诗意交融的书,好多观念看法、包括意识思维什么的,需要重新梳理一下,隐隐的像是多活了一辈子。“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艺术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由此而言,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生命力是最重要的。而一个作家的生命力往往不在于其寿命的长短,而是作品的深度与广度,在于作品久远的广泛传播性。这句话用在茨威格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
1942年2月22日,对现实彻底绝望的茨威格在写出“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在漫长的黑夜之后还能见到朝露。而我,一个格外焦急不耐的人先他们而去了”这段话后,在异国巴西自杀,享年62岁。他践行了自己平时所说的“安安静静的消失,并且用值得的方式。”他的“绝命书”,那用最后的生命写出来的文字,字字扎心,让每一个读到的读者都禁不住痛心疾首,潸然泪下。人走了,作品留下了,而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阅读欣赏,这是对一个作家最大的安慰,也是一个作家一生最大的荣耀……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