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文伴流年
——致敬【自由诗文伴流年】美篇栏目的总编、评论员!
文/万重山
晨光在窗台
晾晒未干的诗行
风蹑手蹑脚
偷走了几个散落的美篇
我坐在流年的长椅上
看时光如何把日子
酿成一杯微醺的晨露
街角的梧桐叶
写下满地的长短句
孩子们踩着
跑调的拾贝曲
邮筒吞下花瓣的信笺——
字迹会淡
墨香会老
这是生活落款的自由体
秋天的黄昏
把影子拉成破折号
连接所有欲言又止的逗点
我们读着
没有平仄的自由诗
忽然被晚风逗出一行
清脆的惊叹号
流年啊
你多像首倒写的诗——
最后的句点
化作婴儿的啼哭
而开篇的朝阳
正从你睫毛的韵里
冉冉升起
这首《自由诗文伴流年》像把日常日子泡进了诗意的温水里,淡而有味,细品全是对“自由诗文”与“流年”的温柔共情,用来致敬美篇栏目编者,更是熨帖又贴切。
诗里的意象总带着点孩子气的灵动。“晨光在窗台晾晒未干的诗行”“风蹑手蹑脚偷走散落的美篇”,把诗文、美篇和晨光、晚风揉在一起,像看一场悄咪咪的小剧场——那些被编者们珍视的文字,本就该是这样带着温度的模样。街角梧桐叶写“长短句”,孩子们踩“跑调的拾贝曲”,连邮筒吞花瓣信笺都藏着“墨香会老”的坦然,这“生活落款的自由体”,不正是栏目里那些不拘格律、直抵人心的文字的模样?
最妙是对“流年”与“诗文”关系的琢磨。秋天黄昏把影子拉成“破折号”,连接“欲言又止的逗点”,读自由诗时被晚风逗出“惊叹号”——这些标点像极了编稿、读文时的心情:有时是对文字的琢磨(逗点),有时是被字句打动的惊喜(惊叹号)。而结尾“流年是倒写的诗”更绝:句点变婴儿啼哭,开篇朝阳从睫毛韵里升起,既说时光循环里的新生,又暗合“自由诗文”的意义——哪怕日子会老,文字里的热望总能像朝阳,被编者们拾起来,再递到更多人眼前。
整首诗没说一句“致敬”的重话,可每处“诗行”“美篇”“自由体”的提及,都藏着对编者们“以诗文伴流年”的懂得。就像把敬意泡在了晨露、晚风里,轻软却扎实,读着心里暖烘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