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明月孤
第十八章 囚途
马车颠簸在官道上,辘辘车轮声如同催命符。陈望舒与柳氏双手被反绑,相对而坐。车外有六骑护卫,皆是狼卫中的精锐,为首的孤狼偶尔策马靠近车窗,阴冷的目光扫视车内,如鹰隼监视猎物。
柳氏悄悄活动手腕,绳索勒得她生疼。她望向丈夫,用眼神询问对策。陈望舒微微摇头,示意稍安勿躁。他肩头的伤仍在渗血,脸色苍白,但眼神却异常清明。
黄昏时分,车队在一处荒废的山神庙歇脚。孤狼命人生起火堆,扔给夫妻二人两个干硬的馍馍。
"吃吧,别饿死了。"孤狼冷笑,"还得靠你们换真画呢。"
陈望舒忽然道:"你们要找的,恐怕不只是画吧?"
孤狼眼神一厉:"什么意思?"
"《钱塘秋潮图》中藏着的,是陆明渊与那位王爷的往来密信,对不对?"陈望舒缓缓道,"陆明渊一死,王爷怕事情败露,所以急着找回证据。"
孤狼猛地揪住陈望舒的衣领:"你还知道什么?"
"我知道的比你想象的多。"陈望舒毫无惧色,"比如王爷的真正身份..."
"闭嘴!"孤狼一拳击在陈望舒腹部,厉声道,"再敢多言,割了你的舌头!"
柳氏扑过去护住丈夫,怒视孤狼:"你们这些乱臣贼子,不会有好下场!"
孤狼却忽然笑了:"夫人好胆色。可惜啊,忠臣往往死得最早。"
是夜,夫妻二人被关在破败的庙堂中,门外有狼卫把守。月光从破窗漏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柳氏悄声道:"你方才说的王爷..."
"是猜的。"陈望舒低声道,"但看孤狼反应,必是猜中了。陆明渊背后若无皇室之人,岂敢如此嚣张?"
他忽然注意到柳氏的发簪在月光下泛着异样光泽:"你的簪子..."
柳氏会意,悄悄取下簪子。这是苏婆婆临别所赠,说是防身之用。簪身中空,内藏细锯。二人背对着背,开始锯割绳索。
就在绳索将断未断之际,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孤狼推门而入,目光如电:"在做什么?"
第十九章 月夜脱困
危急时刻,陈望舒猛地挣断绳索,抓起香炉砸向孤狼。香灰弥漫,迷住视线。柳氏同时割断绳索,将发簪刺向最近的狼卫。
庙内顿时大乱。夫妻二人趁机冲出庙门,向着山林狂奔。身后传来狼卫的呼喝声和箭矢破空声。
"分开跑!"陈望舒推了妻子一把,"在老地方会合!"
柳氏还想说什么,但见追兵已至,只得咬牙转向另一条小路。她自幼在山野长大,熟悉地形,很快甩开追兵,躲进一处山洞。
洞中漆黑潮湿,柳氏屏息凝神,听着外面的搜捕声渐远,这才松口气。忽然,她摸到洞壁上有刻痕,就着月光细看,竟是些奇怪的符号,似某种暗号。
与此同时,陈望舒却被逼到一处悬崖边。孤狼带人围上来,冷笑:"跳啊!怎么不跳了?"
陈望舒肩伤剧痛,体力不支,心知难以逃脱。他忽然想起那幅画,朗声道:"你们不是要找画吗?我知道真画在何处。"
孤狼眯起眼睛:"说!" "在..."陈望舒故意停顿,观察地形,"在那棵松树下埋着。"
趁狼卫分神之际,他猛地向前一冲,抱住孤狼向悬崖下坠去!二人一路翻滚,幸好被崖中段的老松拦住。
陈望舒昏昏沉沉中,觉有人拖拽自己。睁眼一看,竟是柳氏!原来那山洞通往崖下,她循声找来。
"快走!"柳氏扶起丈夫,沿着溪流疾行。身后传来孤狼的怒喝声——他也未死,正挣扎着爬起。
夫妻二人不知跑了多久,终于见前方有灯火。是一处偏僻的山村。他们敲开村头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老猎户。
"求老丈救命!"柳氏急道,"我丈夫受伤了。"
老猎户打量他们一眼,让进门内:"进来吧。这年头,兵荒马乱的。"
第二十章 山村藏秘
老猎户姓冯,独居山中,以打猎为生。他为陈望舒重新包扎伤口,熬了草药。
"你们惹的是官家人?"冯老汉一边捣药一边问。
柳氏犹豫片刻,点头:"是。但我们是冤枉的。"
冯老汉哼了一声:"这世道,冤枉的人多了。"他忽然盯着陈望舒,"你姓陈?可是金华陈家的?"
陈望舒一怔:"老丈如何得知?"
冯老汉不答,反而从箱底取出一物:"可认得这个?"
那是一只破损的玉佩,上面刻着"陈"字。陈望舒大惊:"这是我父亲的玉佩!老丈从何得来?"
冯长叹一声:"十五年前,我曾在钱塘江救起一个落水商人,他说姓陈,从金华来杭州做生意,遭人劫杀。他伤重不治,临终前托我将这玉佩交还家人。可惜我后来去金华打听,说陈家已经搬走了。"
陈望舒颤抖着接过玉佩:"那商人...可是我父亲陈明远?"
"正是。"冯老汉道,"他说是被生意伙伴所害,那人姓陆..."
陈望舒如遭雷击。原来陆明渊与陈家的仇怨,早在十五年前就开始了!父亲根本不是意外落水,而是被陆明渊所害!
柳氏握住丈夫的手,发现他浑身冰冷。杀父之仇,再加上如今的迫害,新仇旧恨涌上心头,陈望舒眼中燃起从未有过的怒火。
"我要报仇。"他一字一句道,"不仅为我自己,更为我父亲!"
冯老汉道:"你们可知,这山中藏着个秘密?"他压低声音,"前朝有个抗倭名将在此修建密道,可直通南京。老夫偶然发现入口,或许可助你们一臂之力。"
夫妻二人大喜,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第二十一章 密道惊魂
冯老汉带他们来到后山一处隐蔽洞穴。洞内曲折幽深,走了约莫半个时辰,出现一道石门。门上刻着八卦图案,似是某种机关。
"这门老夫打不开。"冯老汉道,"或许你们读书人有办法。"
陈望舒仔细研究八卦图案,发现其中暗藏玄机。他按着父亲曾教的易经原理,转动机关。果然,石门缓缓开启,露出向下的石阶。
三人举火前行,但见密道宽阔,可容二人并行,墙壁上刻着各种图案,似是行军路线图。忽然,柳氏停下脚步:"你们听!"
隐约有脚步声从后方传来,还有孤狼的呼喝声!他们竟追来了!
"快走!"冯老汉推了他们一把,"老夫断后!"
陈望舒还要说什么,老汉厉声道:"为你父亲报仇!快走!"说着推动机关,一道石墙落下,隔开追兵。
夫妻二人含泪前行,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见前方亮光。出口竟是一处宅院的花园假山。
他们悄悄钻出,但见宅院豪华,似是官宦之家。正要离开,忽听有人声传来,急忙躲到廊柱后。
来的是两个官员,正在密谈: "...王爷的意思是,林总督必须除掉..." "可是林大人深得民心,如何下手?" "就说他勾结叛党,图谋不轨。证据嘛,自然有人提供..."
陈望舒夫妇大惊,原来王爷的魔爪已伸向林总督!必须尽快示警!
等官员离去,他们悄悄溜出宅院,这才发现身处南京城中。那密道出口竟是某位官员的私宅!
第二十二章 金陵风云
南京城繁华依旧,但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氛。街市间巡逻的官兵明显增多,城门口盘查森严。
夫妻二人不敢贸然前往总督府,先找了一家偏僻客栈住下。陈望舒肩伤复发,发起高烧,柳氏心急如焚。
这日,柳氏正在煎药,忽听楼下喧哗。她从窗缝窥视,竟是官兵在搜查!眼看就要查到他们房间。
危急关头,隔壁房门打开,一个女子声音道:"官爷何事喧哗?" "奉旨搜查叛党!" "哦?可要搜我的房间?"女子轻笑,"我是林总督府的绣娘,正为老夫人寿辰赶制绣品呢。"
官兵显然不敢得罪总督府的人,悻悻离去。柳氏松口气,决定冒险向这女子求助。
敲开隔壁房门,开门的竟是个熟人——九姨太的丫鬟小翠! "柳夫人!"小翠惊喜道,"你们怎在此处?"
原来那日陆府大乱,小翠趁乱逃出,来到南京投靠姑母,恰在总督府当绣娘。
"九姨太呢?"柳氏急问。 "姨太她..."小翠垂泪,"被狼卫灭口了。但她临终前让我带话:'真画在苏婆婆处'。"
柳氏恍然大悟!原来苏婆婆早已得手真画,为保护他们才给赝品!
小翠又道:"林总督近日处境艰难,朝中有人弹劾他勾结叛党。明日皇上派钦差来查办,若是找不到证据,恐怕..."
柳氏心念电转,忽然有了主意。
第二十三章 计献真图
当夜,柳氏与小翠悄悄来到总督府求见。林总督虽被软禁,但仍可见客。
听罢柳氏陈述,林总督长叹:"本官早知陆明渊背后有人,却没想到是那位王爷。如今他反咬一口,说本官勾结叛党,真是颠倒黑白!"
柳氏道:"民女有一计,或可反败为胜。"
次日,钦差大臣驾临总督府,当堂审问林总督。王爷的心腹官员在一旁虎视眈眈。
就在钦差要定案时,忽闻堂外鼓声震天。柳氏击鼓鸣冤,手捧一物上堂: "民女有证据,证明林总督清白!"
她展开的正是那幅《钱塘秋潮图》!但此画已被巧妙处理,在特殊药水作用下,显现出隐藏的密信——正是王爷与陆明渊往来的罪证!
原来那日离开杭州前,苏婆婆给的包袱里就是真画。柳氏连夜用药水处理,使隐藏的字迹显现。
王爷的心腹大惊失色,欲夺画销毁。忽然堂后转出一人,竟是本应被软禁的林总督! "王爷好手段!"林总督冷笑,"可惜天网恢恢!"
顿时堂外涌入官兵,将王爷党羽一网打尽。原来林总督早已暗中布置,只等证据确凿。
一场风波就此平息。林总督对陈望舒夫妇道:"多亏二位舍生取义,才揭穿这惊天阴谋。本官必为你们请功!"
但陈望舒却道:"大人,草民别无他求,只愿与家人团聚,过平静日子。"
第二十四章 归途漫漫
风波过后,夫妻二人踏上归途。南京城外,秋风送爽,稻浪金黄。
途经一处驿站歇脚时,忽见墙上贴着海捕文书,画的竟是冯老汉!文书说他"勾结叛党,拒捕被杀"。
陈望舒握紧拳头,眼中含泪。又一个义士为他们牺牲了。
柳氏轻声道:"我们不能让冯老汉白死。那些为正义牺牲的人,都不该被遗忘。"
归心似箭,二人日夜兼程。这日终于回到金华地界,远远望见自家老宅的屋顶,不禁热泪盈眶。
然而快到村口时,忽见浓烟滚滚!老宅方向火光冲天!
"子谦!"柳氏惊叫,发疯般向前奔去。
但见老宅已成火海,村民正在救火。柳氏兄长冲过来,痛哭道:"昨日来了一伙黑衣人,抢走了子谦,还放火烧屋!说是要你们拿什么画去换人!"
陈望舒扶住几乎晕厥的妻子,眼中燃起熊熊怒火。他望着冲天的火光,一字一句道: "这一次,我不会再逃避了。"
(第四卷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