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风雨至
第十三章 余波未平
陆明渊被革职查办的消息如野火般传遍杭州城。昔日门庭若市的巡抚衙门顿时冷落,只有查抄家产的官兵进进出出。百姓们聚在街巷议论,有的拍手称快,有的则忧心忡忡——谁知道新来的巡抚又会是怎样的人物?
陈望舒夫妇暂住在按察使衙门后院,虽得周大人庇护,却也不敢大意。这日清晨,柳氏正在院中晾晒衣裳,忽见墙头一只黑猫蹿过,丢下一物。拾起一看,竟是半截带血的指头,缠着一方素绢,上书:"叛徒者死"。
柳氏骇然失色,急忙唤来丈夫。陈望舒审视那血书,面色凝重:"陆明渊虽已下狱,但其党羽仍在。这必是警告。"
果然,午后周按察使来访,神色严峻:"陆明渊在狱中自尽了。"
"什么?"夫妻二人大惊。
"说是自尽,但验尸仵作发现他颈间勒痕有异,疑似被人灭口。"周按察使压低声音,"此案牵扯太广,朝中必有他的靠山。你们近日千万小心,我已派人加强守卫。"
是夜,夫妻二人辗转难眠。窗外风声呜咽,仿佛有无数冤魂在哭泣。柳氏忽然道:"我想子谦了。"
陈望舒握住她的手:"待此事了结,我们便回去接他,好好过日子。"
就在这时,窗外忽然传来一声闷响,接着是侍卫的呵斥声和兵刃相交之声。陈望舒急吹熄灯火,从门缝向外窥视,但见院中黑影幢幢,显然是有刺客潜入。
"从后窗走!"他拉起妻子,推开后窗,却见窗外也有黑影晃动。他们已被包围了。
第十四章 暗夜突围
刀剑碰撞声愈来愈近,夹杂着侍卫的惨叫声。刺客显然都是高手,衙门侍卫节节败退。
陈望舒急中生智,推开床板,露出一个暗道:"周大人早料到有今日,预先备了逃生之路。"
二人钻入暗道,摸索前行。暗道狭窄潮湿,只能弯腰前行。不知走了多久,前方出现微光,出口竟是一处破庙的佛龛之后。
钻出暗道,但见庙中蛛网密布,佛像残破,显是荒废已久。陈望舒正要松口气,忽听庙外传来人声:
"搜!他们必定逃不远!"
夫妻二人急忙躲到佛像后,屏息凝神。脚步声渐近,几个黑衣人手执火把进庙搜查。火光照耀下,可见他们腰间佩刀上刻着特殊的狼头图案——正是陆明渊私养的死士标志。
一个死士忽然注意到佛龛下的暗道出口:"在这里!"
危急关头,陈望舒猛地推倒供桌,烛台倾倒,点燃了帷幔。火势迅速蔓延,浓烟弥漫。夫妻二人趁机从后窗跃出,向着黑暗中狂奔。
身后传来追兵的呼喝声,箭矢破空而来,擦着耳际飞过。柳氏一个踉跄,险些跌倒,陈望舒急忙扶住她,继续向前奔跑。
不知跑了多久,终于甩开追兵,二人瘫坐在一条暗巷中,气喘吁吁。柳氏忽然低呼一声,指着陈望舒的后背:"你受伤了!"
原来一支箭矢擦过他的肩头,划出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鲜血早已浸透衣衫。陈望舒这才感到剧痛,脸色苍白。
"必须找地方包扎。"柳氏撕下裙摆,为他简单止血,"我知道有个地方可去。"
第十五章 绣坊藏身
柳氏带着丈夫来到城南的一处绣坊。这是她早年学艺的地方,坊主苏婆婆是她启蒙恩师。
苏婆婆见二人狼狈模样,也不多问,急忙让进内室,取来金疮药为陈望舒包扎伤口。
"你们这是惹了多大的祸事?"苏婆婆一边上药一边问。
柳氏简要说罢经过,苏婆婆叹道:"陆明渊虽倒,但他的党羽盘根错节。尤其是那个'狼卫',都是亡命之徒,誓死效忠旧主。"
"狼卫?"陈望舒问,"可是佩刀上刻狼头的死士?"
苏婆婆点头:"正是。听说狼卫首领叫孤狼,是陆明渊的义子,武功高强,心狠手辣。他必定不会放过你们。"
包扎完毕,苏婆婆安排二人住在绣坊阁楼。这里堆满绣品,香气氤氲,倒是暂时安全的藏身之所。
柳氏望着窗外月色,忽然道:"我想起一事。那日九姨太交给我账册时,曾说'真正的秘密不在账册中'。"
陈望舒一怔:"什么意思?" "或许账册只是明账,还有暗账?"柳氏沉吟,"陆明渊如此狡猾,必定还有后手。"
二人细思极恐。若真如此,即便陆明渊已死,他的势力可能仍在暗中运作,甚至可能卷土重来。
次日,柳氏假扮绣娘,暗中打听消息。果然,市井间流传着各种传言:有的说陆明渊其实未死,金蝉脱壳;有的说他的宝藏藏在某处,得之可富可敌国;还有的说他留下了一份"遗诏",要党羽继续完成他的"大业"。
这些传言虚虚实实,更添凶险。夫妻二人知道,他们卷入的漩涡,比想象的更深。
第十六章 蛛丝马迹
为查明真相,陈望舒决定冒险回一趟墨尘的裱画店。
夜色朦胧,他借着阴影掩护,悄悄来到清河坊。裱画店门窗紧闭,贴着封条,显然已被搜查过。
陈望舒从后墙翻入,店内一片狼藉,书画散落满地。他摸索到暗格处,幸好未被发现,铁匣仍在,但里面已空空如也——证据都被官府取走了。
正要离开,忽听门外有动静。他急忙躲到柜台下,只见两个黑影闪入店内,开始仔细搜查,似乎在寻找什么。
"孤狼大人要的东西肯定在这里。"一人低声道。 "再仔细找找,据说是一幅特殊的画。"
陈望舒心中一动。他想起墨尘曾说过,有些秘密就藏在画中。难道证据不止账册一样?
待那二人离去,他仔细回想墨尘收藏的画作。忽然记起一幅《钱塘秋潮图》,墨尘曾特别叮嘱他好生保管。当时只道是珍爱之作,如今想来恐有深意。
他悄悄来到密室,在废墟中翻找,终于找到那幅画。就着月光细看,果然发现画中潮水纹理似有异常,暗藏玄机。
正要细究,忽听门外又传来脚步声。这次来的竟是周按察使带的官兵。
"搜!仔细搜查!"周按察使的声音带着焦急,"务必找到陈望舒夫妇,他们是破案关键!"
陈望舒心中疑惑:周按察使为何要搜捕他们?难道...
他来不及细想,急忙从后窗遁走。回到绣坊,将所见告知柳氏。二人细思极恐,意识到周按察使可能也不可信任。
"我们必须离开杭州。"陈望舒决然道,"去找真正的青天大人。"
"去何处?" "南京!找两江总督林大人!他是周按察使的恩师,且素以刚正著称。"
计议已定,当夜二人便告别苏婆婆,扮作贩丝夫妇,混出杭州城。
然而他们不知,一双狼一般的眼睛,早已在暗处盯上了他们...
第十七章 孤狼追踪
出得杭州城,夫妻二人不敢走官道,只拣小路而行。陈望舒肩伤未愈,行程缓慢。柳氏不时回头张望,总觉有人跟踪。
这日行至一处山林,忽见前方有个茶棚。二人正欲歇脚,陈望舒却拉住妻子:"且慢!"
他指着茶棚外的马蹄印:"这些马蹄印深浅一致,显是经过训练的战马。茶棚老板虎口有茧,必是习武之人。"
柳氏细看,果然如此。二人假装无事,继续前行,绕开茶棚。果然,不久便听身后传来马蹄声,那几个"茶客"纵马追来。
"快走!"陈望舒拉起妻子钻入林中。
追兵紧追不舍,箭矢如雨点般射来。夫妻二人借着树木掩护,且战且退。陈望舒肩伤迸裂,鲜血染红衣衫。
危急关头,忽听林外传来号角声,一队官兵出现,为首的竟是周按察使!
"拿下这些匪徒!"周按察使喝道官兵与追兵交战,很快将其制服。周按察使下马来到陈望舒面前:"贤弟受惊了。本官得知有狼卫追杀你们,特来相助。"
陈望舒警惕地看着他:"大人如何得知我们的行踪?"
周按察使叹道:"本官在狼卫中安插了眼线。你们怀疑我是应该的,但请相信,我确是真心要铲除陆明渊余孽。"
他取出一封信:"这是林总督的手书,命我护送你们去南京。"
陈望舒验看信印,确是真的,这才稍稍安心。柳氏却暗中扯了扯他的衣袖,示意看那些被俘的狼卫——他们虽然被绑,却毫无惧色,反而露出诡异的笑容。
当晚,众人在驿馆歇息。柳氏悄声道:"我总觉得不妥。那些狼卫太过镇定,仿佛早有预料。"
陈望舒也有同感,二人决定夜半悄悄离开。果然,子夜时分,忽听驿馆外杀声震天,狼卫竟里应外合,发动突袭!
混乱中,周按察使带兵赶来:"快随我来!"
夫妻二人犹豫片刻,还是跟了上去。周按察使带他们来到一处密室,忽然转身,面露狞笑:"终于到手了。"
密室门轰然关闭,四周火把亮起,但见满室皆是狼卫!原来周按察使早已被收买,假意相助,实为夺取那幅《钱塘秋潮图》!
孤狼从暗处走出,接过画作,冷笑道:"义父果然没看错人。周大人,做得好!"
周按察使躬身道:"为王爷效劳,是在下的荣幸。"
陈望舒夫妇如坠冰窟,这才明白陆明渊背后还有更大的主谋——一位当朝王爷!
孤狼展开画作,仔细查看,忽然脸色大变:"这是赝品!真的在哪里?"
陈望舒心中一动,想起离杭州前,苏婆婆塞给柳氏一个包袱,说是绣样。他急中生智:"真画在南京,我已派人送去给林总督了!"
孤狼眯起眼睛,显然不信,但却不敢冒险:"好,那就带你们去南京。若是谎言,叫你们生不如死!"
夫妻二人被押上马车,向着南京方向驶去。前途未卜,但他们相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决不屈服的光芒。
(第三卷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