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寒灯烬
第四章 残局
晨曦微露,透过破旧的窗棂,在满地狼藉中投下斑驳的光影。柳氏仍坐在地上,怀中的子谦已经哭累了,睡眼朦胧地揪着母亲的衣襟。陈望舒缓缓起身,开始收拾被踹倒的桌椅,动作迟缓得如同七旬老翁。
"你打算如何?"柳氏终于开口,声音嘶哑得几乎辨不出原音。
陈望舒没有回头,继续扶起一把椅子:"你们母子收拾细软,今日就去你兄长家中暂避。我...我自有计较。"
"自有计较?"柳氏猛地站起,惊醒了怀中的子谦,"是打算如他所愿,自尽谢罪么?你以为我们母子就能安然度日?陆明渊既起杀心,定会斩草除根!"
陈望舒转身,眼中布满血丝:"那你要我如何?与他硬拼?他如今是封疆大吏,手握重兵,我们不过是平民百姓,拿什么与他斗?"
"去找证据!"柳氏语气坚决,"你方才不是说,有状纸在他人手中?"
那是缓兵之计。"陈望舒苦笑,"我哪有甚么状纸?当时情急,信口胡诌罢了。"
柳氏怔了怔,忽然冷笑:"你总是这样。当年发现他勾结盐枭,不敢举报,只会逃避。如今祸到临头,还是只想着一死了之。陈望舒,你读的那些圣贤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这话如同当头棒喝,打得陈望舒踉跄后退。他望着妻子,这个平日里温婉顺从的女人,此刻眼中却燃着他不曾见过的火焰。
子谦忽然小声问:"爹爹,我们要死了么?"
孩子的问题简单直接,却像一把刀刺进夫妻二人心中。陈望舒蹲下身,抚摸着儿子的头:"不会的,爹爹不会让你们死的。"
柳氏看着丈夫,忽然道:"我随你去杭州。"
"什么?" "我随你去杭州。"柳氏重复道,"寻找证据,扳倒陆明渊。你一人去,我不放心。"
陈望舒还要反对,柳氏却已转身开始收拾:"子谦送我兄长家中照料。我们今日就动身。"
第五章 分袂
日上三竿时,夫妻二人已收拾停当。柳氏将一只绣着鸳鸯的荷包塞给陈望舒:"这里面是我这些年攒下的私房钱,约莫二十两银子,路上用度应该够了。"
陈望接过荷包,只觉重如千钧。他想起新婚时,柳氏绣这个荷包时的模样,眉眼含笑,针线翻飞,说是要给他装零用钱。那时他笑她俗气,如今却要靠这"俗物"救命。
将子谦送往柳氏兄长家中的路上,孩子异常安静,只紧紧抓着父母的手。到了舅舅家门口,子谦忽然抬头问:"爹爹,娘亲,你们还吵架么?"
柳氏蹲下身,整理着儿子的衣襟:"不吵了,以后再也不吵了。"
"那灯油呢?还省么?" "不省了,"陈望舒接口道,"以后咱们家永远点最亮的灯。"
子谦这才露出些许笑意,跟着舅舅进了门。夫妻二人转身离去,都不敢回头,怕看见孩子期盼的眼神。
回程路上,经过镇口的酒肆,陈望舒忽然道:"你可知,我为何常来这里饮酒?"
柳氏不语。 "因为这里喧闹,"陈望舒望着酒肆飘扬的幌子,"人声鼎沸,猜拳行令,可以暂时忘记家中的冷清寂寞。"
柳氏怔了怔,低声道:"我总以为你是厌弃家中琐碎,才不愿归来。"
"我是厌弃自己。"陈望舒长叹,"厌弃自己弃文从商,辜负了你的期望;厌弃自己无能,让妻儿过这般清苦日子;更厌弃自己懦弱,连好友作奸犯科都不敢举报。"
柳氏停下脚步,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丈夫这些年的苦闷。她轻声道:"等此事了结,我们重新开始。"
第六章 夜渡
当夜,夫妻二人悄悄来到金华码头,雇了一艘小舟,准备连夜赶往杭州。
船夫是个沉默的老者,见二人神色慌张,也不多问,只收了船资,便撑篙离岸。小舟在夜色中滑行,两岸芦苇沙沙作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舱内狭小,夫妻二人相对而坐,油灯摇曳,在彼此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
"睡一会吧,"陈望舒道,"明日就到杭州了。"
柳氏却无睡意,望着窗外流动的河水,忽然问:"你与陆明渊,当年真是好友?"
陈望舒默然片刻,眼中泛起复杂神色:"岂止是好友。我们曾义结金兰,发誓同生共死。"
他缓缓讲述起往事。那年春日,西湖畔,两个少年书生泛舟湖上,纵论天下大事,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夕阳西下时,他们焚香盟誓,结为异姓兄弟,约定他日若得志,必携手革新弊政,还百姓清平世界。
"后来他高中解元,我名落孙山,家道又中落,不得不弃文从商。"陈望舒语气苦涩,"初时还有书信往来,后来他官越做越大,我自觉身份悬殊,便渐渐疏远了。"
柳氏轻声道:"你可是嫉妒他?"
陈望舒怔了怔,终于承认:"是有些嫉妒。但更多的是自惭形秽。当年并驾齐驱的两个人,如今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可他走的不是正道。"柳氏道,"纵然官至巡抚,也是踩着他人的尸骨上去的。"
正说着,小船忽然剧烈摇晃起来。船夫在外喊道:"客官坐稳了,前面有巡查的官船!"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俱是心惊。莫非陆明渊已经料到他们会走水路,派人拦截?
陈望舒悄悄掀开舱帘一角,只见前方灯火通明,数艘官船拦在河心,船上兵士手持火把,正在盘查过往船只。
"怎么办?"柳氏紧张地问。
陈望沉思片刻,忽然从行囊中取出一件东西:"只好赌一把了。"
第七章 险关
官船渐近,为首的军官高声喝道:"停船检查!巡抚衙门缉拿要犯!"
老船夫战战兢兢地将船靠过去,两个兵士跳上船来,手持画像对照着陈望舒夫妇打量。
"姓甚名谁?往哪里去?"军官厉声问。
陈望舒躬身道:"小人姓张,携内子往杭州探亲。"说着悄悄塞过一锭银子。
军官掂了掂银子,面色稍霁,但仍仔细对照画像。那画像上分明是陈望舒的模样,只是年久失真,略有差异。
就在军官犹豫时,陈望舒忽然从怀中取出一封信函:"军爷,小人有要事在身,这是给陆巡抚的信件,耽误不得。"
军官一怔:"你认识陆巡抚?"
"小人是巡抚远房表亲,"陈望舒面不改色,"此次特来投奔。"
军官将信将疑地接过信函,见信封上果然写着"陆明渊亲启",字迹工整,颇有风骨。他不敢怠慢,连忙挥手放行。
小舟缓缓驶离官船,直到那些灯火消失在夜色中,柳氏才长舒一口气:"你哪来的书信?"
陈望舒展开手心,原来那只是一张白纸,方才趁军官不备,快速装入信封诈称书信。
"你真是大胆!"柳氏后怕不已。
陈望舒却苦笑:"这些年经商,别的没学会,这些虚与委蛇的手段倒是精通了。"
老船夫忽然在外道:"客官,前面就是杭州地界了。你们要去哪里落脚?"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他们此行凶险,不能住客栈,也不能投亲靠友。陈望舒沉吟片刻:"去清河坊,那里有个故人,或可相助。"
柳氏疑惑地看着丈夫,不知他在杭州还有什么故人。陈望舒却不再多言,只望着远处杭州城的轮廓,面色凝重。
小舟驶入杭州河道,两岸灯火渐密,人声鼎沸。这座繁华都市,既是希望之地,也是龙潭虎穴。夫妻二人命运未卜,但至少此刻,他们并肩而立,共同面对前路艰险。
月光洒在河面上,碎银般荡漾。小舟破开光影,向着不可知的未来驶去。
(第一卷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