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穷人的家庭大多数都不和睦
人这一生,最难走好的,其实是家里的日子。不是外面的风雨,不是命运的坎坷,而是屋檐下的烟火气。尤其是穷人的家庭,往往更容易陷入鸡飞狗跳的争吵之中。
穷人家的错,从来都不是错本身,而是错背后的代价。一个碗打碎了,不是一个碗的事,而是几块钱的损失。几块钱看似不值一提,可在拮据的日子里,却能点燃一屋子的火药味。犯错的成本太高,所以家里容不得一点风浪。于是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意外,却能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先低头。
生活的压力,会把人磨得焦躁。小事在贫穷的环境里,总会被放大。孩子的成绩,丈夫的一句闲话,妻子的一声叹息,都能成为争执的导火索。一旦出现矛盾,人们想的不是怎么解决,而是先找一个人来承担责任。谁的错?谁要为此埋单?于是,指责比理解容易,抱怨比安慰顺手。心与心之间,渐渐隔了一层厚厚的怨气。
穷人家的大事,往往没人能拿得准;小事,却谁都要争个对错。父母没有资源去给孩子一个清晰的未来规划,却能为几斤菜钱争得面红耳赤;遇到真正的困境时没了主意,却能在琐碎上絮叨个没完没了。大事看不清,中事看不明,小事唠叨个不停,这就是许多穷困家庭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穷。因为一贫如洗时,人的心里总有不甘与怨气。钱少了,心就慌了;路窄了,气就盛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被生活亏待,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得到了太少。于是心不齐,手不顺。有人说,家和万事兴。可一旦心不齐,什么都是白搭。
真正能支撑家庭和睦的,从来不是钱本身,而是宽裕感。钱多的人未必幸福,但至少他们在面对错误时,还有从容去化解,而不是立刻翻旧账、揪细节。钱能买到的,并不只是东西,还有余地与耐心。
穷人的家庭,常常少的并不是爱,而是那份宽松的余地。爱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腰,被鸡毛蒜皮消耗殆尽。于是本该温暖的家,变成了怨气的出口。
或许,穷人的日子里,真正需要的不是争谁对谁错,而是能彼此拉一把的心气。因为日子已经够难了,如果连家都不和睦,那人就真的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