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衣巷
文/陈念永
有一片溶溶月色
又泛起点点明烛
看几株梅树桃树和杏树,
听一听暗香倾诉
过来了王谢公子的乌衣长袖
几人剑舞,几人读书
……
不见了堂前燕子
飞进了寻常巷陌
尝得那古井水甘甜依旧
还能见片片花瓣
飘零倏忽
乌衣营的呐喊声号角声
还有来燕桥上的琵琶声
早已远去
(载《成子湖诗刊》2024年10月刊)
念永,本名陈念永,江苏成子湖诗歌部落紫金成员。作品散见于《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网、《小红书》网络平台、《诗在线》网、《参花》文学期刊、《安徽诗人》《淮安广播电视报》《宿迁晚报》等处,入选《2021中国微信诗歌年鉴》《2022江苏诗歌年选》《2023中国微信诗歌年鉴》等多种读本。《三十年前的故乡》《中秋》和《乌镇》,被全民阅读协会制作成朗诵视频在《速新闻》上传播。写作追求清新自然、抱朴归真和素描心源之风格。
品读诗人念永的《乌衣巷》,仿佛穿越时空,漫步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那份古典与现代交织的韵味。
首节“有一片溶溶月色/又泛起点点明烛”,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月色与明烛,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注视着乌衣巷的变迁。
接着,“看几株梅树桃树和杏树/听一听暗香倾诉”,诗人以树木和暗香为媒介,传达出对王谢家族昔日辉煌的欣赏。这些树木,或许正是当年王谢园中的景致,它们见证了家族的兴衰和文化的传承,而暗香则如同历史的低语,诉说着过往的故事。然而,当“过来了王谢公子的乌衣长袖/几人舞剑,几人读书”以反问语气呈现时,诗人的情感开始转向复杂。这里不仅对王谢后代子孙是否继承了家族文武传统产生质疑,更对历史变迁中文化传承断裂生发感慨。舞剑与读书,作为王谢家族的传统,本应是家族子弟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符号,但在历史的洪流中,这些传统是否得到了真正的传承和发扬?随着“不见了堂前燕子/飞进了寻常巷陌”,
诗人笔锋一转,将读者从昔日的繁华带入到现实的落寞中。燕子的离去,象征着贵族时代的终结和历史的变迁,而它们飞进寻常巷陌,则寓意着历史的轮回和生命的延续,但同时也暗示了贵族文化的消散和平民文化的兴起。“尝得那古井水甘甜依旧/还能见片片花瓣飘零倏忽”,诗人以古井水和花瓣为象征,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感慨。古井水甘甜依旧,仿佛历史的记忆永存,而花瓣飘零倏忽,则象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也象征着贵族文化的凋零。最后,“乌衣营的呐喊声号角声/还有来燕桥上的琵琶声/早已远去”,诗人以声音为媒介,将历史的喧嚣与宁静、繁华与落寞进行对比。这些声音虽然早已远去,但它们却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永恒的回忆。同时,这些声音的远去也象征着王谢家族辉煌时代的终结和文化传承的断裂。
综上所述,念永先生的《乌衣巷》不仅是一首充满历史韵味和现代气息的佳作,更是一首对贵族文化传承断裂的深刻反思之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历史与现实、繁华与落寞、生命与死亡等主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品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变迁、生命的短暂与无常以及文化传承的断裂与延续。
2024年10月疏影亭
《成子湖诗刊》2025年8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