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离涟源杨市镇七甲村部不远、孙水河与和园山庄延伸交汇的地方,矗立着一栋如“书”如画的“刘广文艺术馆”。此乃湖湘著名书家刘广文先生,在其人生之秋举鼎资源完成的一个“瞩目千秋”的文化工程。
他以最具乡愁的“秋象”思维,坚守泼墨时的那份“古根”愉悦,拥抱时的那份“墨荷”呢喃,抑或在“梅兰竹菊”创作中弯弯“枯笔”的思考。这种执着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呵护生命的高华沉淀。
有人这样形容广文的书法创作:一点如高山坠石,一竖若古树枯藤;皆含天宇之妙。捺撇似江河流淌,横勾如霹雳晴空,解构若天韵地律。砚池氤氲,终在挥毫龙腾之间;透背宣纸,不离气韵虎跃之际。
赋云:银辉飘洒,素影扶廊。座对池水之澈,寒露之晶独赏。根隶墨荷,墨彩盈腔;桑梓七甲,古道热肠。传杨市之秀色,凝孙水之清香;承刘氏之精神,独创书画之经堂。探寻文化之真谛,璀璨艺术之光芒。微微艺馆,金竹风月画丹;目览涟卲,花鸟巷道益彰;黑白阴阳舒卷,云窗霞户煦阳;书协湖湘贯轴,微幽坚淡倜傥。点横捺撇刚柔,留白厚彩弛张。疏密劲健腾挪,文雅清和抑扬。静观世态兮,纵览万象。合宇宙之奇兮,自是艺林仙匠;开古今先河兮,谱盛世之华章。根姿绰约兮,流韵徜徉。枯荷泥淖兮,不染尘霜;萎菸炎热兮,自守孤藏。独花之明丽兮,乃德之佳藏。其艺,朴而愈倔;其韵,碧玉琼浆。
广文兄于矿山巷道中练就的坚韧与书画艺禀,大大超越了他年龄冷静与内在坚强,他对艺术的追梦与对藏家的憧憬,似乎都被赋予“艺术家”的鲜明个性。正如他和夫人丽萍的相遇、相识、相恋、相知与相合的滴滴爱情那样,闻墨声而湿眼眶。他提笔铺纸的余温,好像都能从隶篆里催生出“荷花”,并在“字里行间”修改着走笔的流向,仿佛风从南宋御街跃下,撞响了百牙塔的“铁铎”,让五百年前的炊烟于馆中写出了最温驯的“小楷”。
《虞美人》词曰:
微弓声断薄背渺,古根隶书俏。
七甲故园荷花姣。孙水春潮、
秋月馆藏笑。
他诗词难尽情绪表,梦幻愁肠了。
一壶米酒喜相邀。怎让后人、
感动泪水跳。
不难想象,住进新居的广文君,所享受的那些安静时光,可有着比“热恋”更持久的韵味。身体将不会再“浓缩”,微笑将更灿烂,灵魂将更轻盈。因那里同时住着“风和日丽”(丽萍),住着所有让人保持清醒的锦言妙句,住着诱人的书画艺术作品。每当尘世的重量快要压到他时,因“馆”而来的朋友都会托起他的翅膀,时刻提醒他:生活可以很简单,但灵魂必须保持飞翔的姿态。在这个人人赶路的时代,能够守住内心的那种渴求,或许就是广文兄最大的奢望。(杨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