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套印本《杜工部集》重磅上市

五家评点凝诗史,八册线装承盛唐
——道光卢坤云叶庵五色套印《杜工部集》五家评本宣纸重刊


盛唐的风,吹过千年诗史。当李白的疏狂、王维的清寂、高适的雄浑在时代浪潮中绽放时,杜甫以“浑涵汪茫、沉郁顿挫”的笔力,镕铸古今诗艺,终成“集前代之大成,开后世之先路”的诗圣。而承载其诗魂的典籍中,清道光十四年(一八三四)涿州卢氏云叶庵刻《杜工部集》五家评本,堪称“评杜珍本”的典范——如今,这份经典以宣纸彩印、锦绫函套的形制重刊,让千年诗韵再焕新辉。




一刊五色:藏在笔墨里的“评杜盛宴”
卢坤,这位历任广西、陕西、山东等六省巡抚、官至湖广与两广总督的清代重臣,既有经世济民之才,更怀笃厚爱杜之心。他遍寻评杜佳作,辑录明代王世贞(紫笔)、王慎中(蓝笔),清代王士禛(朱墨笔)、宋荦(黄笔)、邵长蘅(绿笔)五位大家的评点,以“五色套印”刊刻成《杜工部集》二十卷、卷首一卷——紫笔见风骨,蓝笔析章法,朱墨笔论意境,黄笔引前贤之见,绿笔抒独到之思,五色交织如“五声异器皆适耳,五味异和各餍口”,让每一句杜诗的深意,都在评点中清晰可辨。


此书编次亦极考究:悉依钱谦益笺注本,卷一至八为苍劲古诗,卷九至十八为精工近体,卷十九至二十为沉郁文赋,连卷首志序都一字不差。评语或缀于行间,或题于篇下,尤多眉批点睛,极简却精准——王慎中蓝笔评点最丰,王士禛朱墨笔次之,偶见“西樵曰”(王士禛兄王士禄)的批注,反比诸家更详,细读竟成意外之得。这般用心,让它远超普通刻本,成为“读杜者一大快哉”的经典。




版本流芳:为何道光原刻最是珍贵?
自道光甲午年(一八三四)云叶庵初刻后,这部评本虽有后续刊印,却难及原刻之精:
光绪二年粤东翰墨园重刊本,或十册或十二册,版式已失原刻雅致;
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上海中央书店铅印本、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广益书局铅印本,更删尽五色评点,讹字满篇,早已“大非卢坤刻原貌”。


唯有道光原刻,八册五色套印清晰如初,圈点间藏着卢坤“汇众妙于一编”的初心,更存着五位评家读杜的赤诚——它不仅是一部典籍,更是跨越明清的“杜诗对话录”,是诗史与版本史交融的活化石。



今番重刊:以匠心还原千年诗魂
为让这份珍本免于湮没,本次重刊以道光卢坤云叶庵五家评本五色套印本为底本,从纸墨到形制,皆求“还原原貌,传承本真”:

用纸:甄选千年文脉载体“宣纸”,彩印复刻五色评点,让紫、蓝、朱墨、绿、黄的笔墨神采,如初见时鲜活;


形制:分册悉依原书为八册,采用六眼线装工艺,指尖触到的线痕,是对古籍形制的敬畏;


装帧:外配锦绫函套,既护典籍周全,又显东方美学的雅致——打开函套,仿佛掀开时光的帘幕,与卢坤、与五家评者、与诗圣杜甫,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诗学之约……




索引编制:为研杜提供便捷检索
为便于读者高效查阅诗稿,本次重刊特别编制索引一册,助力深入研读:
编排规则:按诗题汉语拼音音序排列,读者可依诗题拼音首字母及后续音节,快速定位所需诗作;


标注精度:以每首诗在重刊本中的具体位置为核心,精确标注对应册数、卷数与页数;

内容依据:《杜工部集》共二十卷、卷首一卷,收录古体诗四百一十五首、近体诗一千零九首(计一千四百二十四首,分十八卷),另有别录表赋记说等十五首、策问文状等十七首(分两卷),索引严格依照此次八册影印本的册、卷、页划分,确保检索指引准确无误。

从盛唐的“诸峰并峙”,到明清的“五色评诗”,再到今日的“宣纸重刊”,杜诗的生命力,藏在每一次对经典的珍视里。这份重刊本,不只是一部《杜工部集》,更是一把钥匙——让我们透过五色评点,读懂杜诗里的家国情怀;透过线装宣纸,触摸古籍里的文化温度。


限量精印二百套,专属编号典藏发行

既是值得世代珍藏的稀缺佳品、助力研杜的权威资料、畅享诗韵的优质文本,亦是传递文化心意的高端馈赠之选,更蕴含多元开发的广阔空间,五大维度价值兼备,尽显传世典籍的稀缺质感。

诗圣已远,诗魂永存;珍本重刊,文脉永续。



弘一大师印章:“好书到手不论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