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134)——妄自尊大
——洛阳白江永撰文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是时公孙述称帝于蜀,嚣使援往观之。援素与述同里闬,相善,以为既至当握手欢如平生,而述盛陈陛卫,以延援入,交拜礼毕,使出就馆,更为援制都布单衣、交让冠,会百官于宗庙中,立旧交之位。述鸾旗旄骑,警跸就车,磬折而入,礼飨官属甚盛,欲授援以封侯大将军位。宾客皆乐留,援晓之曰:“天下雄雌未定,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与图成败,反修饰边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因辞归,谓嚣曰:“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东方:这里指刘秀。
妄自尊大: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不把别人放眼里。寓意:不会尊重别人的人,无论事业多成功,他都是失败者,因为他不具备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
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陕西省兴平)人。其先祖赵奢为战国时期赵国名将,号曰:马服君,子孙因为氏。曾祖父马通,汉武帝时大臣,以功封重合侯,因参与“巫蛊之乱”被杀。马援“少有大志,诸兄奇之”。援三兄况、余、员,并有才能,皆为二千石。新莽后马援定居洛阳。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将领,东汉开国功臣,汉明帝明德皇后马氏之父。
公孙述(?—公元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家,年号龙兴。建武十二年(36年),汉廷派大司马吴汉举兵征讨,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
隗嚣(?—公元33年),字季孟,天水郡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豪门士族”家庭。王莽末年,天下动乱,农民起义连绵不断,地方豪强大姓也乘机各拥兵众,称王建制。公元23年隗嚣以陇西隗氏为首,在陇右豪强支持下,乘势而起,以“复汉”为旗号,“自称西州上将军”,并联合氐羌以及关中士人形成隗嚣政治集团,主要控制了陇西、天水等郡,一度将势力范围扩展至河西五郡,几乎掌控了除关中以外的整个西北地区。随着隗嚣集团割据陇右,该地区短暂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对皇权政治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建武九年(33年)隗嚣集团被刘秀消灭。
东汉初年,刘秀做了皇帝,称:光武帝。当时,政权虽已建立,但天下尚未统一,各路豪强凭借自己的军队,各霸一方,各自为政。
在各路豪强中,公孙述最为强大,他在成都称帝。为此,在陇西一带称霸的隗嚣,派了马援,去公孙述处探探情况,以商讨如何能长期地割据一方。马援在隗嚣手下,是个很受器重的将才,他接受使命,信心百倍地踏上征途。因为公孙述是他的同乡,早年又很熟悉,所以这次去,他心想一定能受到热情的欢迎和款待,可以好好地叙旧说故。然而事出意外,公孙述听说马援要见他,竟摆出了皇帝的架势,自己高踞殿上,派出许多侍卫站在阶前,要马援以见帝王之礼去见他,并且没说上几句话就退朝回宫,派人把马援送回宾馆去了。接着,公孙述又以皇帝的名义,给马援封官。对此,马援当然很不愉快,他对手下的人说:“如今天下还在各豪强手中争夺,还不知道谁胜谁败。公孙述如此大讲排场,自以为强大,有才干的人能留在此与他共同建立功业吗?”
马援回到隗嚣处,对隗嚣说:“公孙述就好比井底的青蛙,看不到天下的广大,自以为了不起,妄自尊大,我们不如到洛阳的刘秀那里去寻找出路。”后来,马援投靠了光武帝刘秀,在光武帝手下当了一位大将,竭尽全力,帮助光武帝统一天下。最后,公孙述被刘秀打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