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麦子
作者/王永
有时,也想放弃
看着父亲递给我的铁锹
缺边,少沿,但依旧锋利
被日子反复亲吻的铁和父亲的脸庞一样
皱纹,沟壑,如同我面对的土坷垃
易碎,枯萎,没有色彩
水漫过垄沟淤泥仿佛人间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深陷是危险的,无形吸力吞噬双腿
我需要努力,甚至舍弃鞋子才能全身而退
父亲,父亲的父亲
都是这样,一步一个坑走过来
泥泞中的铁有他们熟悉温度
(载《成子湖诗刊》2024年10月刊)
王永,八零后,农民,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有文字见于纸刊和网络平台,入选2024年诗选刊河北青年诗人笔会。
王永的《浇麦子》,通过描绘浇麦子的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父辈们的坚韧不拔。“有时,也想放弃”诗人开篇即表达了内心的挣扎与疲惫,面对生活的重压,有时会产生放弃的念头。“看着父亲递给我的铁锹/缺边,少沿,但依旧锋利”:铁锹作为劳动工具,象征着父辈们的生活与奋斗。尽管它已破旧不堪,但仍保持着锋利,寓意着父辈们虽历经沧桑,但精神依旧坚韧。“被日子反复亲吻的铁和父亲的脸庞一样/皱纹,沟壑,如同我面对的土坷垃”:诗人通过比喻,将铁锹上的皱纹、沟壑与父亲的脸庞相提并论,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艰辛。同时,土坷垃的易碎、枯萎、没有色彩,也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水漫过垄沟淤泥仿佛人间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深陷是危险的,无形吸力吞噬双腿”:诗人通过描绘浇麦子时水漫过垄沟、淤泥遍布的场景,隐喻了人生的艰难与危险。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我需要努力,甚至舍弃鞋子才能全身而退”:诗人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决心。即使需要舍弃鞋子(象征着某种牺牲或放弃),也要努力挣脱困境,全身而退。“父亲,父亲的父亲/都是这样,一步一个坑走过来”:诗人通过强调父辈们的艰辛历程,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与感激。父辈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他们的坚韧与毅力成为了诗人前行的动力。“泥泞中的铁有他们熟悉温度”:诗人以铁的温度作为结尾,寓意着父辈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即使身处泥泞之中,他们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度与力量。
综上所述,这首《浇麦子》通过描绘浇麦子的场景,深刻地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父辈们的坚韧不拔。诗人通过铁锹、皱纹、沟壑、淤泥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父辈们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毅力,表达了对他们的敬意与感激。同时,诗人也通过自身的经历与感受,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成子湖诗刊》2025年8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