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双麟儿初显非凡质 老神医夜授祖传书
时光荏苒,转眼张家双胞胎已满周岁。抓周之日,宾客盈门。兄长张承医竟一把抓住李氏妆匣中的银针荷包,紧握不放;弟弟张启儒则爬向书架,抓住一卷《论语》咯咯直笑。众宾客皆称奇,张宝田夫妇相视而笑,想起济公当日之言,更觉玄妙。
是夜,月华如水。张宝田忽梦一青袍老者,手持药葫芦,面容慈祥:"吾乃汝曾祖明义。感汝悔过迁善,重振家声,特来传授《张氏医心录》。此录载吾毕生心得,尤重医德。须记:医者仁心,德术并重。"老者将书册置于张承医枕畔,化作青烟而去。
次日清晨,张宝田惊见幼子枕边果真有一泛黄古籍,墨香犹存。翻开首页,正是曾祖笔迹:"医之道,先修德;无德之术,如无根之木..."自此,张承医虽年幼,却常对医书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趣,偶能咿呀指出穴位所在,令人称奇。
而张启儒亦显早慧,三岁能诵《千字文》,五岁已解《大学》之道。更奇的是,他常于梦中得白发老翁讲授经义,醒后竟能清晰复述。城中老秀才闻之,叹曰:"此子殆天授也!"
一日,兄弟俩在院中嬉戏。忽闻墙外有孩童啼哭,原是邻家小儿跌伤,血流不止。张承医竟毫不犹豫扯下衣襟,似模似样地按压伤口止血,口中念念有词:"金疮药,三七粉..."而张启儒则镇定地跑去唤人,条理清晰说明情况。路过的济公隐身树后,颔首微笑:"善哉!德脉已续,善果自成。"
---
第六章 恶道施邪法咒婴孩 活佛破妖术点迷津
赵三虽死,其族人心怀怨怼。赵三之弟赵玄,乃城外玄妙观道士,颇通邪术。闻兄长惨死,又见张家日益兴旺,遂生恶念:"定是那妖僧作祟!待我施法,叫他张家断子绝孙!"
月黑风高之夜,赵玄于观中设下法坛。取张家族谱残页,扎两个草人,上书双胞胎生辰八字,以黑狗血浸透,插上七根毒针,念咒焚符:"天绝地绝,人绝子孙绝!七日内必叫小儿惊厥而亡!"
咒术初成,张家顿时阴风惨惨。当夜,双胞胎忽发高烧,浑身青紫,医药罔效。张宝田夫妇心急如焚,忽想起济公当日所赠破蒲扇——原来自从济公离开后,张家一直将那把破扇供奉在堂前。
李氏急取蒲扇置于婴孩榻前。说也奇怪,扇子无风自动,发出柔和金光,笼罩二子。同时,远在百里外客栈酣睡的济公猛然惊醒,掐指一算:"不好!有妖人作祟!"
济公将酒葫芦望空一抛,化作金光疾驰。瞬间至玄妙观外,见妖气冲天,怒道:"孽障!安敢用此毒术!"一脚踢开观门,正见赵玄持剑念咒。
赵玄大惊,掷出符箓:"妖僧看法!"符箓化作黑烟猛虎扑来。济公不慌不忙,吐出口中酒气:"破!"酒气化作火龙,瞬间吞噬黑虎。赵玄又祭出丧门钉,济公破扇一扇,那钉倒飞回去,钉住赵玄道袍:"孽障!尔兄自取灭亡,尔不知悔改,反施此绝户毒术!今日废你修为,免得再害人!"
说罢以扇点其丹田,赵玄顿觉法力尽失,瘫软在地。济公取草人焚化,灰烬中竟爬出两只毒蝎,被济公以酒浇灭。
此时张家榻上,双胞胎面色转红润,呼吸平稳,安然入睡。破扇停止摇动,悄然落回供桌。
翌日,赵玄疯癫出走,逢人便说:"莫害人!有活佛看着!"而张家门外,不知何时多了一株桃树,花开正艳——正是济公以桃木镇宅,辟邪护佑。
经此一劫,张宝田更知行善不易,恶念易生,遂在义庄旁建"劝善堂",请老先生每日宣讲《了凡四训》、《感应篇》,教化乡民。而那双胞胎经历劫难后,愈发聪慧康健,乡人皆言:"此二子乃善德所钟,必有后福。"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