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长明灯
牛爱国把马三儿的红漆木箱和那个破匣子搬回了自个儿的出租屋。屋子小,这两样东西一搁,就更转不开身了。它们蹲在墙角,像两个沉默的证人,瞅着他吃饭、睡觉、发呆。
日子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却又彻底不一样了。
他不再像没头苍蝇似的四处打听那半句话,心里那根绷了二十年的弦,猛地一松,反倒空落落的,没个抓挠。他试着去找过几个零工,帮人卸车、刷墙、通下水道。活儿时有时无,挣几个嚼谷,饿不死,也撑不着。
有时候,干完一天活,浑身酸疼地躺在那板床上,他会想起爹那句话。“熬干了,就亮了。”他现在算是在熬吗?熬到哪天是个头?亮了又能咋样?马三儿倒是熬干了,也亮了——临了眼睛里的那点清明,算亮吗?然后呢?没了。
他想不明白。这话就像一颗硬核桃,砸开了,里面仁儿太小,嚼着还有点涩。
一天傍晚,他蹬着那辆除了铃不响哪儿都响的破自行车回来,看见巷口电线杆下蹲着个人。是看门的老杨头,佝偻着,吧嗒吧嗒抽着烟袋,脚边放着个网兜,里面装着几个蔫了吧唧的苹果。
“杨伯。”牛爱国下了车招呼。
老杨头抬起头,脸上皱纹像是又深了几道:“爱国啊,才回来?”
“嗯,刚给东家搬完家具。”牛爱国支好车,“您这是……”
“咳,没啥,”老杨头磕磕烟袋灰,站起身,把网兜递过来,“闺女前几天来看我,带的,吃不完,再放就烂了。你拿着。”
牛爱国推辞:“这哪行,您留着吃。”
“让你拿你就拿着!”老杨头硬塞进他手里,手劲不小,“跟我还外道?”他顿了顿,看着牛爱国,昏黄的老眼眯了眯,“三儿那事……辛苦你了。厂里老人儿,没剩几个了。”
牛爱国提着那兜蔫苹果,没说话。
“日子还得过,”老杨头又摸出烟袋,却没点,只是捏在手里,“别学三儿,一个人憋屈死。有啥难处,言语一声。我老头子别的没有,二两烧刀子还能管你。”
说完,他摆摆手,背着手,蹒跚着朝厂门房那边走了。
牛爱国提着苹果,看着那背影消失在暮色里,心里那点空落,好像被这蔫苹果填上了一小块。
又过了几天,他在街边等活儿,碰见了烧饼摊的老崔。老崔正在收摊,炉火还没全灭,看到他,从筐里掏出两个剩下的、有点凉硬的烧饼递过来:“喏,垫吧垫吧。”
牛爱国接过烧饼,道了谢。
老崔一边收拾,一边絮叨:“这天儿,眼见着就凉了。你那屋咋样?蜂窝煤备下了没?今年煤票不好弄,我那还有点富余,你要用,先拿去。”
牛爱国啃着烧饼,含糊地应着。
夜里,他回到小屋,看着墙角那两件旧物。他忽然走过去,打开那个破木匣子,拿出那枚小小的银锁。它在昏黄的灯下,依旧黯淡,却似乎没那么冰凉了。
他找了根结实的红线,比量了一下,笨拙地编了个简单的绳结,把银锁穿起来,然后,挂在了那盏低矮的白炽灯灯绳上。
灯一开,灯光照着那枚小银锁,它在空中微微晃动,投下一点小小的、模糊的影子。
爹没说完的话,马三儿没还完的债,娘没送出的念想,老姑的沉默,老杨头的苹果,老崔的烧饼……这一切,都像一点点微弱的萤火,聚不到一起,成不了火炬,却也没熄灭。
它们就在这儿,在这间破屋里,在他熬着的日子里,微微地亮着。
牛爱国躺到床上,看着灯绳上那枚轻轻旋转的小银锁。它亮吗?不算亮。但它在那儿。
也许爹的意思,不是熬干了就能变得多光芒万丈。而是只要还在熬,心里头还留着点什么东西,比如一句话,一枚锁,一点善意,这熬本身,就有了一点微弱的光。
就像这盏灯,再暗,也是亮着的。
他闭上眼。窗外,秋虫唧唧。
灯火阑珊处,未必是终点。千帆过尽,那一星半点的微光,或许才是支撑人渡过漫漫长夜的东西。
(全文终)
——
《一句顶半万句之灯火阑珊》后记
小说写罢,像是送走了一群人。牛爱国、马三儿、老姑、老杨头、老崔,还有那只言片语里的杏花和牛爱国他爹,都在纸上活过一阵,如今又沉寂下去。
写的时候,常想起老家县城那些弯弯绕绕的巷子,想起厂区大院里晒褪色的劳动布工装,想起空气里永远混着的煤烟、食堂熬白菜和廉价茉莉花茶的味道。那些蹲在墙根晒太阳的老人,那些为几分钱菜价争执的妇女,那些沉默着扛起生活的汉子,他们心里都藏着些什么?或许也有一句没说完的话,一个没解开的心结,一段不足为外人道的时光。
人这一辈子,说到底,不是在追寻一句顶一万句的真理,而是在细碎磨人的日子里,打捞那些一闪而过的、微小的亮光。它们可能是一句无关紧要的闲话,一个微不足道的物件,一次猝不及防的善意。它们聚不成太阳,但能在漫漫长夜里,照见自己脚下的几步路。
牛爱国找了大半生,最终找到的,不是一句能点石成金的神谕,而是一枚生锈的银锁,几段残破的往事,和周围人沉默的陪伴。这或许就是生活的真相:没有终极答案,只有过程本身。熬着,就是活着。活着,就有光。
感谢这些纸上的人物,他们让我再次触摸到那段正在远去的时光,那份中国人特有的、在困顿中依然坚韧的活法。故事是假的,但那份挣扎、那份寻觅、那点藏在烟火尘垢下的暖意,是真的。
是为记。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