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强著《道德经·新解》序
序一
李凯林
刘彦强是我的本科同学,1978年我们共同走进了西安冶金建筑学院校园。那是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的年代,高校恢复了考试招生,但科班出身的马列理论教师极缺,于是有了西安冶院和西安交通大学同年各自开办马列理论师资班的招生。冶院班的师资依托了西安诸多高校,前两年学习马列基础理论,后两年分流进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中共党史专业学习。我和老刘同属哲学专业。40年后同学聚会,我曾感叹“同窗读真经,学以致用中,继往开来时,竞圆中国梦。”当今,中国已进入新时代,“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已成举国共识,对中国古代经典智慧的重读获空前重视,在此背景下,刘彦强同学的老子《道德经》新解问世,正当其时。
大学刚刚恢复招生的七七、七八级,是来自十多年二十多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同班同学能相差上十岁。刘彦强是我们班的高六六老大哥之一。可别小看这高六六,那可是“老三届”中古汉语水平和数理化水平最高的。我是1964年读中学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实际上只上了两年初中,所以很羡慕高六六的功底。我在学习中国哲学史读原著时完全离不开解释本。那时我才意识到古汉语水平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代经典博大精深,只有读原文才能悟出深意,并领略其文辞表达的简约之美。老子《道德经》是千古流传、常读常新的经典。彦强兄挟古文之长,怀家国之情,耄耋之年作注出书,令人钦佩。
感叹之余,我想起彦强兄在大学期间给我的特别印象。每到农忙时节,他都要请假回家干农活。归来上课时,他是黝黑的脸庞,朴素的衣着,憨厚的笑容,又紧张地投入到对所缺课程的补习。同学们不知老刘家里的具体情况,他也从不提及,但可确知:他家在农村,他回家是帮家人忙家庭责任田的农活去了。那时中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忙活的责任田,是全家的口粮,也包括了维系全国粮食安全的公粮。他是农村出身的知识青年,学习好,考上了大学,但上大学之后仍对农活和农村家庭有担当。现在想来,当年他那不违农时的耕读兼顾,是中国农民在艰苦环境中刚毅奋争的缩影。刘彦强喜欢写作,他发表作品时使用的笔名是“憨子”,这是他自谦。其实,他是条“汉子”,他那风尘仆仆归来上课的样子,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笔下《一件小事》中那位车夫的高大身影。
中国农民为自己、为家人、为国家做了多少事,没有正规的统计标准和数据说明,但人们从感性对比的反差中会有所认识。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给国家工业化注入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这是彪炳史册的功,但也是中国农民苦和累的根由。改革开放初期恢复高考,七七级和七八级曾享受国家特殊时期实行的助学金制度,即规定连续工龄满5年的可带薪上学,工资由原单位发放,而从农村考出来的青年则无此待遇。刘彦强就是后者。可以说,新中国农民的包容负重,成就了中国其他社会群体的奋力前行。
从农民群体中走出的学子潜力巨大,新时期诸多文学大家都来自农村。刘彦强大学毕业后在教育领域深耕多年,为全国知名的学者型政治教师,著述颇丰。而今老骥伏枥,再探老子,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的楷模。向刘彦强同学致敬。
2025年7月23日
【作者简介】
李凯林,北京大学哲学博士毕业,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法治文化专业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刘彦强著《道德经·新解》序
序二
赵新贵
近日,《检察文学》杂志编辑部主任、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刘彦强老师,完成了他的又一部学术著作《道德经新解 修身治国八十一篇》(简称《道德经新解》)后,他希望我写个书序,我作为他的朋友,深感责任太大不得不写,可又不知道该写什么?
在中国春秋末期,那时由于社会急剧的变革,天下众雄纷争不息,有识之士都忧国忧民,各种理论学说也随之出世,有“诸子百家”之说,真可谓大贤云集,各领风骚,构成了一道特殊亮丽的文化发展阶段。其中老子的《道德经》是最为光辉耀眼的著作。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核心经典,它分为《道经》37章和《德经》44章,内容真是博大精深。道家学说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属,是万物运动的规律,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在人生修身理念中,主张人们应少私寡欲,知足不辱,以柔克刚,谦逊内敛,倡导不争,先人后己,保持内心的平静。它主张"无为而治“的治国理政观念,反对政府过分干预,让民众自主自然发展,主张最好的国家领导者就是民众不知道有他存在的领导者。老子认为,"德“是万物从“道”那里取得的各自本性,也是人们遵循“道"的行为准则。践行"德”就是契合于"道”,就是顺应自然。这种理论学说,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著的《共产党宣言》中的所提出的“两个决裂”有相同之处。
由此可知,《道德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哲学经典,更像是一种从思想、政治、艺术到日常生活中塑造起来的"中国文化基因"。也是人们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与伟大民族精神的一把非常重要的“钥匙”。
刘彦强老师年已八秩,本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曾任市中小学政治课教育研究会会长,省教材编审委员会专业委员,是全国知名的学者型教师。他一生勤奋好学,知识渊博,善于思考,热爱写作,在各种学科中都有探索,曾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教育与学术研究论文180余篇,有《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学习心理学》多部著作出版,并在各级屡获大奖。退休后他将主要精力转向文学写作,有数百万言的志书、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发表。近年来,他又精心钻研《道德经》,不分昼夜的辛勤耕耘,终于完成了这部洋洋洒洒23万多字的《道德经新解 修身治国八十一篇》,从哲学、政治、修身三个维度給广大读者提供了又一份美味可口的精神食粮,真可谓是一件文化艺术界的大喜事。圣贤老子若有在天之灵,我想他也会高兴地笑出声来的。
读刘彦强老师的《道德经新解》,我觉得他的“新解”之新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经新解》兼顾通行本与帛书,从哲学, 治国,修身三者统一的角度解读,对歧义处进行合理修正,既保留经典原貌,又突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新解》按照《道德经》原著分为八十一篇,每篇都以格言形式命名,并以历史事实予以阐述。这种结构设计既满足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为普通读者提供了通俗入口,实现深入浅出的阅读体验。
《道德经新解》以鲜明的民本立场、丰富的案例和通俗的解读,兼具学术启发性与大众可读性,为《道德经》的现代传播提供了新视角;作为《道德经》普及与研究的参考读物,其纠正传统曲解、凸显经典现实意义的努力更是值得肯定。
从文学价值角度看,《新解》作为一部以解读经典为核心的著作,体现在对传统文本的创造性转化、语言表达的通俗化与感染力,以及用历史事件和典型人物解读原著,阐释修身治国道理与深奥哲理相结合,既延续了《道德经》的文学特质,又赋予其现代语境下的表达张力。
从学术的角度考虑,《新解》对《道德经》中的语词释注做了新的考证,提出了许多与传统释注完全不同的新的认知。在哲学、修身与治国方面都有独到的见地,为爱好《道德经》研究的人提供了新的研究角度和途径。
从普及中华文化经典角度来看,《道德经新解》从哲学、治国、 修身三个维度对《道德经》进行解读,满足了不同读者群体的需求。对哲学爱好者而言,书中对道的深入剖析以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比等内容,提供了 思考和研究的新视角;对渴望提升个人修养与处世能力的读者,书中大量结合历史人物和事件阐述的修身原则,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实用性;对于关注社会民生、治国理政的读者,书中对老子治国思想的解读,也能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的探索需求。
作为作者的忠实读者和朋友,我衷心地向他表示祝贺,也期盼他能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为了人类的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5年8月19日写于古都咸阳市东隅
【作者简介】: 赵新贵,知名作家,国家高级检察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社会事务协会文学艺术委员会主任,《检察文学》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创作出版34部文学作品和10卷本《赵新贵文集》,主编各类大型图书20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