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代强(安徽)
窗外的雨又窸窸窣窣地下起来了。这秋日的雨,不像夏雨那般噼里啪啦砸得人心慌,也不似春雨那般矫情做作。它就这么不紧不慢地落着,像是老天爷在慢条斯理地泡一壶陈年普洱,每一滴都浸透了时光的味道。
我推开半扇窗,一股凉丝丝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泥土和枯叶特有的清香。雨丝斜斜地织着,在灰蒙蒙的天空下泛起银光,倒真像谁在空中织就了一张巨大的蛛网,黏连着天地万物。
隔壁王婶急匆匆地收着晾晒的被褥,嘴里嘟囔着:“这鬼天气,说下就下。”我倒是觉得,秋雨从来都是这般不请自来,像个老友,敲门而入,从不问你方不方便。
记得小时候,每遇秋雨,母亲总要坐在门槛上择菜。她的手指被冷水浸得通红,却依然灵活地掐去豆角的两端。我蹲在一旁,看她把择好的菜放进篮子里,水珠顺着菜叶滑落,在地上溅开一朵朵小花。
“妈,为什么秋天老下雨啊?”
母亲抬头望望天,手上的活儿却没停:“老天爷在清洗人间呢,把夏天的燥热都洗掉,好让万物安静地入睡。”
那时我不懂什么叫“万物入睡”,只觉得秋雨过后,门前的梧桐树叶就会落得一地金黄,踩上去沙沙作响,怪好玩的。
如今母亲老了,每到秋雨时节,她的关节就会隐隐作痛。我劝她来城里住,她总摇头:“乡下才好听雨呢。你听,这雨打在瓦片上的声音,城里哪听得到?”
是啊,城里的雨都落在水泥地上,瞬间就流进了下水道,连个回声都没有。而乡下的雨,落在瓦上、叶上、泥土上,每一处都有不同的回响,宛如一场自然的交响乐。
前日回去看她,正赶上秋雨绵绵。母亲坐在廊下缝补衣服,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我挨着她坐下,看着她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依然灵巧地穿针引线。
“记得你小时候最怕打雷,一到下雨就往我怀里钻。”母亲忽然说道,嘴角漾开笑意。
我讪讪地摸摸鼻子:“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 “在我这儿,你永远都是孩子。”母亲说着,手里的针在布料间穿梭自如。
雨声渐密,敲在院中的老柏树上,发出沉闷的声响。那棵柏树自我曾祖父那时就在那儿了,历经百年风雨,树干上都皲裂出深深的纹路,像极了老人手上的褶皱。
啊!“这柏树越老越精神。”母亲顺着我的目光望去,“每场秋雨下来,它就显得更加苍翠。” 我忽然想到,人和树其实没什么两样,都要经历风雨的洗礼。只是树比人坦然得多,从不抗拒岁月的痕迹,反倒把每一道伤痕都变成了独特的风景。
雨中的古苑别有一番韵味。青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倒映着两侧的红墙灰瓦。游客们都挤在廊下避雨,倒是给了这古老的园子一丝喘息的机会。
我撑着一把黑伞,独自走在雨中。雨点打在伞面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像是时光的脚步。转过一个弯,突然看见一株枫树,叶子已经被秋染成了红色,在雨水的浸润下,红得更加浓烈,几乎要滴下颜色来。
“很美吧?”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回头,见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坐在亭子里写生。画板上正是那株红枫,在雨中傲然挺立。
“雨中的色彩更加鲜活。”老人一边调色一边说,“你看,雨水洗去了尘埃,万物都露出了本色。”
我在他身旁坐下,看他笔下渐渐浮现出雨中的古苑。没有晴朗时的喧嚣,只有雨中的静谧与深沉。
“每年秋天我都来这儿画画。”老人说道,“画了二十年了,从来画不腻。”
“每年都一样,有什么可画的呢?”
老人笑了:“每场雨都不一样啊。你看今天这雨,细密绵长;昨天的雨就急了些;明天的雨说不定会带着风。每场雨下的园子都有不同的神态,就像人有不同的心情。”
我怔住了。从未想过,雨也有性情。
离开古苑时,雨小了些。路过一家小店,门口挂着“新麦饼”的牌子。热乎乎的麦饼香气混着雨水的清新,勾起了我的食欲。
“来一个?”店老板热情地招呼。
我点点头,接过热腾腾的麦饼咬了一口,外酥里嫩,麦香十足。
“秋雨一下,新麦就长得快喽。”老板自顾自地说着,“地里正需要这场雨呢。”
忽然想起母亲说过,秋雨是来唤醒麦苗的。看来不假,农人最懂雨的心意。
回到家时,雨已经停了。夕阳从云层缝隙中漏出几缕金光,照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泛起琥珀色的光晕。几只麻雀在水洼边跳跃,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庆祝雨过天晴。
阳台上的几盆花草经过雨水冲洗,绿得发亮。尤其是那盆茉莉,竟然冒出了几个花苞,洁白的花瓣裹着淡淡的清香。
妻在厨房做饭,锅里咕嘟咕嘟地炖着汤。热气蒙在玻璃上,模糊了窗外的景色。
“回来得正好,喝碗热汤驱驱寒。”妻说着,盛了一碗排骨汤递给我。
汤的热气扑面而来,带着玉米和胡萝卜的甜香。我捧着碗,感受着温度从掌心蔓延到全身。
“下雨天喝热汤最舒服了。”妻笑着说,眼角漾起细密的纹路。
我突然意识到,秋雨带来的不只是凉意,还有家中这一碗热汤的温暖。就像生活,总是冷暖交织,悲喜参半。
夜深了,雨又悄无声息地下了起来。我靠在床头,听着雨声敲打窗户。这声音不急不缓,恰到好处地抚平了白日的烦躁。
想起小时候学过杜牧的诗句:“秋雨梧桐叶落时。”那时只觉得意境优美,如今才品出其中的苍凉与释然。梧桐叶落,是为了来年新生;秋雨清冷,是为了洗净尘垢。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有失去才有获得,有离别才有重逢,有凋零才有新生。秋雨就像一位智者,年复一年地来临,不急不躁地向我们讲述这个道理,只可惜大多数人忙于避雨,从未静心聆听。
窗外的雨还在下着,淅淅沥沥,如同天地间永不停止的私语。我关掉台灯,让黑暗笼罩房间,唯有雨声清晰地传入耳中。
在这永恒的雨声中,忽然感到自己的渺小。千百年来,秋雨就这样落下,见证了多少悲欢离合,朝代更迭。而每个人的人生,不过是这漫长雨季中的一瞬间。
但或许,正是这短暂的存在,才让每一场秋雨都显得珍贵。就像母亲手上的皱纹,老柏树身上的裂痕,画师笔下的红枫,妻子碗中的热汤,都是时光赐予的礼物。
雨声渐弱,睡意袭来。在进入梦乡的前一刻,我忽然想到:明早起来,或许能看到被秋雨洗净的天空,湛蓝如洗,就像新生儿的目光。
而此刻,就让我们在这秋雨的怀抱中,安然入睡吧。毕竟,明天还有新的风雨,新的阳光,和新的人生。
代强,笔名戴强,六零后,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李百忍书法艺术研究会理事,半朵中文网签约作家,中文网高级专栏作家,2024年被半朵文学网全国性评选为“十佳作家”。宿州市六届政协委员。从事中学教育39年,近40年来笔耕不辍,作品散见于《安徽商报》《新安晚报》《拂晓报》《鄂州周刊》《山东商报》《中国矿业报》《三角洲》《山西科技报》《德育报》《中国散文家》《中国乡村杂志》等等,著有《相遇清欢》《情筝误》《馨梦婉韵》《代强文学精品集》《墨染丽水情韵宿州》《百合集》等二十部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