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看人道天道
作者/刘斌
“知命者不怨天,知己者不怨人”《荀子·荣辱》
译文:懂得命运规律的人不抱怨上天,有自知之明的人不责怪他人。
知命者不怨天:
理解人生祸福转化的人,能坦然接受无法改变之事,不将挫折归咎于天命。
知己者不怨人:清醒认知自身的有限的人,遇事会反思自己而非指责他人,会通过自我提升解决问题。
生活实践
抱怨他人会导致人际关系恶化(“怨人者穷”);
抱怨命运会消磨进取心(“怨天者无志”)
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根蜡烛。
老子也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规律,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揭示福祸转化的规律。
所以面对困境时,消极抱怨无济于事,调整眼光,积极采取行动才能解决问题。
“黑暗”象征困境或逆境,“蜡烛”代表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希望。即使微小努力,也能突破环境限制。
抱怨确实会消耗精力,使思维陷入负面的恶性循环。
调整眼光、积极行动就能打破困局。盲人提灯的故事证明,主动创造光明既能避免被撞(解决问题),又能为他人提供帮助(创造价值)。
要将精力用于分析困境根源而非归咎环境和人上。
感悟天道
“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瞭亮,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 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盼望不至于羞耻。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还要因大道的智慧而欢欣,因至圣者的救恩而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