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都区作协采风记
文/任付珍
“各位老师,早上7点50分务必赶到6路车终点站对过出发山里”近日,随着主席王金平的微信通知,邢台市信都区作家协会部分会员奔赴60公里外的城计头乡道沟村、押石村采风红色文化和古村落文化。
大家乘车沿固坡县道过朱庄水库大坝、绕小西天风景区来到城计头乡道沟村。该村地处朱庄水库上游,现有470人,以牛姓居多,是路罗河道小南川的出水口,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三大财主闻名山川。1938年5月5日,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率领师部前指机关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下庄翻越大山来到道沟村开辟新的战场。
129师部设在村中一座大门朝南开的四合院里,五级青石台阶连着三明两暗5间上房,刘伯承师长和师部人员住在这里,邓小平政委住在村西临河边的一座普通小楼上,附近院落有电台、营房等。在此期间,129师一部和地方部队对盘踞在丘陵地带的溃兵和土匪进行清理打击,击退了进犯皇寺、羊范等地的多路日军。指挥了平汉铁路破袭战,仅内丘至永年段,就拆毁铁路2000多米,桥梁2座,以及电力线、电话线、电杆等,使平汉铁路瘫痪多日,随后又发动了大规模的邢、沙、永战役,通过一系列出击,打退了日军对太行山根据地的进攻,保护了新生的抗日政权,打通了与冀南根据地的联系,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志气。期间还在村西莲子树下举办两期抗日积极分子培训班,刘邓首长亲自主讲游击战争知识,有200多名地方人员接受了正规培训,成为县、区、村抗日骨干力量。5月下旬还在村前一块坟地上召开了一次军民庆功大会,期间下起大雨,警卫员把雨衣往二位首长身上披,却被刘邓撤下“这么多群众都不怕雨淋,我们还怕吗”,两位首长一直在雨中坚持到结束。一位叫牛振雨的13岁小孩打柴从树上掉下来伤势很重,指战员们马上赶到3里外的山上把小孩背回来进行治疗,牛振雨后来参加党组织,担任村干部和西上庄公社朱庄水库带工负责人。
129师部虽然在道沟只驻留了49天,却和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129师师部和邓小平政委居住房屋、电台院落、营房等保存完好,部队营房楼内“八路军是人民的军队”等字体清晰可见,想当年的莲子树依然枝叶茂盛,像穿盔甲的战士守护着道沟的平安,道沟村现为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
接近中午11点半,作家协会会员一行从邢左路沿新修建的水泥路开拔押石村,沿途领悟了弯弯山道十八盘、满山遍野板栗树和百丈瀑布通天河之美景。
押石村地处偏僻山沟,抗日战争时期,冀南银行铸币厂、被服厂、抗大(青纵队)一部和县政府后勤基地在此设立多年,日寇为搜索八路军粮库和军需物资,在石人垴制造了押石惨案,杀死杀伤民众20多人,该村也有十几人参加八路军,至今,在信都区烈士陵园里还有郑江礼的墓碑。
押石村现有670口人,固代是通往西山的骡马商道,富裕户多,据介绍,财主的地都发展到沙河市的石盆、禅房一带,收租子从头年初冬一直到来年麦稍黄。在城计头乡内还有一个传说:押石村孩子13岁没有见过爹,说是每天起五更就去10多里外的沙河种地了孩子睡觉,晚上回来就又是少半夜,孩子早已躺了,此话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押石村人种地确实不易。
押石村古院落以青石板二层楼房居多,与相邻的杜彬村一个类型,其中,状元府最具特色,青石垒墙很少使用石头执子,门窗工艺十分讲究。该村原来也是交通便利的地方,1958年修建的邢台市通往路罗公路就是从营头过道沟、押石,后来修建朱庄水库才改道坡底,押石村一下子变成了“问葫芦”。为打破“闷葫芦”局限,干部群众一直在修建出山道路,先后修建通往平涉线、城计头道路,2018年采用群众集资、社会捐资和交通部门物资支持方法,修通至邢左路的2.7公里水泥路,还将公交车通向押石村。
道沟、押石两个村于2023年3月被正式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作家协会会员通过观现场、听介绍,深受感动启发,一致表示通过不同方式推介宣传城计头乡,为建设旅游强市呐喊助力!
作者简介:任付珍,男,汉族,2020退休,现为城计头乡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信都区作家协会会员,本人为《蜜蜂杂志》、《蜂业科技》交流群主要撰稿人,连年荣获《燕赵农村报》优秀通讯员,多次获《邢台日报》、《牛城晚报》优秀通讯员,信都区优秀党员和信都区首届牛人、信都区好人、信都区好网民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