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部队艺术学校简史
吴官戴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波澜壮阔的军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他们以文艺为枪,以舞台为战场,为鼓舞士气、服务军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南部队艺术学校,正是这支文艺大军在解放战争后期与建国初期于中南地区孕育的重要摇篮。
1949年,随着辽沈、平津战役的胜利,第四野战军百万大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在军事斗争取得节节胜利的同时,部队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适应新形势,培养专业的部队文艺人才,以艺术形式宣传党的政策、鼓舞部队士气、教育新解放区群众,第四野战军于同年创建了第四野战军部队艺术学校,学校由时任广州军区文工团副团长吴白华负责组建并担任校长!
学校随军南下,扎根于中南大地。虽然条件艰苦,设备简陋,但学校的教学和创作充满了革命激情。学员多是来自部队的文艺骨干和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他们在战火纷飞的间隙学习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知识,并立即将所学投入到为兵服务的实践中去,创作排演了大量反映战斗生活、歌颂英雄事迹的文艺作品,成为四野部队中一支活跃的文化宣传力量。
随着新中国成立的欢呼声和中南地区局势的逐步稳定,部队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1年,为适应正规化、专业化建设的需要,经上级批准,第四野战军部队艺术学校升格为中南部队艺术学院。
此次升格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办学规模和层次的全面提升。学院设立了更为完善的教学系科,汇聚了更多来自老解放区的文艺专家,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学院继续坚持“从部队中来,到部队中去”的办学方针,学员们不仅学习专业技能,更深入基层连队体验生活、巡回演出,其创作的艺术作品紧密贴合部队实际,深受广大指战员的喜爱,为巩固新生政权、提高部队战斗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1952年,为响应国家与军队建设的整体规划,进行全军文艺团体的整编,中南部队艺术学院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撤销建制,与其他单位合并,共同参与组建了中南部队艺术剧院。
虽然作为独立实体的历史仅有短短三年,但中南部队艺术学校的血脉并未中断。它融入了更庞大的文艺事业之中,其培养的大批文艺骨干成为新中国文艺战线上的中坚力量。
更为重要的是,1960年解放军艺术学院成立时,其追溯的源头正包括了南部队艺术学校。它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高尔基戏剧学校”、抗日战争时期的“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学校”、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部队艺术学校”等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教育的光辉谱系。
结语:
中南部队艺术学校的历史,虽如流星般短暂,却璀璨夺目。它诞生于人民军队南下的滚滚洪流,成长于新中国初升的朝阳之下,完美诠释了“文艺为兵服务”的宗旨。它的存在,是战争年代我党我军重视文艺工作的一个缩影,其精神与传统,被解放军艺术学院继承和发扬,继续在新时代的强军路上,为培育“政治坚定、治学严谨、为兵服务、德艺双馨”的军旅文艺人才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军艺文学系
军艺美术系
2017年军改,军艺学院并入国防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部署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