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我们怀着虔诚与期待,齐聚德州长河小学。在这里,有幸聆听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与践行家孟国泰先生亲授的两堂精彩课程——五年级语文课《白鹭》以及观察作文课,得以亲身感受“三标课堂”那独特的迷人魅力。这无疑是一场教育盛宴,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享受与荣幸之至的体验。
课堂伊始,组长引领有序,小老师应运而生,他们严阵以待,似即将出征的勇士。组员们如众星拱月般,有规律地列坐,一个充满活力与协作精神的小组就此形成。正所谓“教会徒弟,师傅更优秀”,在这“三标课堂”里,能力如汩汩清泉奔涌而出,学生们斗志昂扬,积极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
课堂之上,学生们勇敢地打开自己,尽情展示自己。击掌之间,传递着鼓励与力量,收获的是共同的提高与成长。在这里,学习有着清晰的教学链条:个体遇到难题,对子教;对子解决不了,小组教;小组仍有困惑,全班教;全班无法攻克,大先生教。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巧妙地呈现了“三标课堂”独特的方式与方法,最新的教育理念如氤氲的雾气,弥漫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孟先生以一段富有哲理的话语,点明了学习的真谛:“看过听过,不算学过;思过讲过,才算学过;做过用过,才算真学过。”他教给学生的,早已超越了教材与课堂的局限,上升到传道的层面。或许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到学习的“道”,还带着些许懵懂,但我们坚信,给孩子们指引方向、传授方法,远比教会一道题、解读一篇课文更有意义,更能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即便是简单的识字教学,在孟先生的课堂上也激情四溢。他巧妙引导:“写一竖,顶天立地,彰显着做人的气节;写一横,有始有终,蕴含着做事的态度;写一撇,乘风破浪,象征着勇往直前的精神;写一捺,雄劲有力,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这样的教学,让每一位同学都荡气回肠,深受鼓舞。
在“三标课堂”中,生教生的场景屡见不鲜。学生们主动寻找徒弟,这份勇气与自信心,正是课堂赋予他们的宝贵财富。《白鹭》一课,伴着银铃般的童声在教室里飞扬。那一个个身着白衬衫、佩戴红领巾的孩子们,不正像即将展翅高飞的白鹭吗?
观察一棵水果番茄,写一篇说明文。孟先生引导学生,观察的不仅仅是番茄的外形,更要探寻它的内涵与味道。教学生学会观察,不只是关注外观的形状、颜色和瓣萼,更要品味其内在的味道、感受汁液的鲜美。由此生发开来,升华为对事物更深刻的认知:它像一颗跳动的红心,充满生命的活力;像一粒珍贵的玛瑙,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像一个闪闪的红星,引领我们攀登知识的高峰,去感受更高远、更广阔的世界。
观察水果番茄这一节普通的记叙文教学,孟先生给予孩子们的,并非单纯的说明文写作技巧,而是如何观察、怎样观察、多维度观察的方法。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观察思维,引领他们去认识更浩瀚的自然世界。
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已然不能用普通的课堂教学标准来评价。对于学生而言,它教会的是如何学习、如何增强自信心;对于老师来说,它传授的是如何教学、如何将时间放心地交给学生、如何启发鼓励同学们主动学习与思考。所以,他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向老师传递着崭新的课程理念。这是一场弘道、弘学的课堂盛宴,远远超越了任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孟国泰先生的课堂上,“高快作文”的魅力得以生动而淋漓尽致地展现。我们看到的是小组合作时的热火朝天,是组间竞争时永不言败的蓬勃朝气,是学生们激情飞扬、自信嘹亮的精彩展示。每一环节都紧紧围绕着一个目标:让厚重的收获与目标的达成成为课堂的常态。
此刻,我们由衷地为“高快作文”喝彩!向孟国泰先生的教育智慧与实践精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王德增(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