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年自选当代汉诗(第二十八卷)-完整版(共12首)
01 ✦ 淮河赋(之三十七)
河床里,祖先的骨殖
在鹅卵石间发芽
汛期漫过堤岸时,所有年轮
都站成芦荻——
风一吹,就抖落
双墩陶器刻符
母亲浣衣的木槌
敲碎过多少月亮
碎银般的涟漪里,总有船帆
在缝补苍穹
而滩涂的蚌壳,正把千年
潮声,锻造成
一枚枚纽扣
扣住
黄与蓝的交界,扣住
迁徙者回望时
那根突然绷紧的
脐带
02 ✦ 淮河赋(之三十八)
地图上,淮河是时间折叠的
伤痕。每个野渡都是
迷宫的入口
有人在此丢失姓氏
有人捡到
青铜鼎上脱落的铭文
水流是循环的镜子
照见过往的脸
——秦汉的陶罐在河底失眠
明清的炊烟仍在水面漂移
而此刻,我俯身饮水
嘴唇触到的,是所有朝代
共用的
那枚根苔
03 ✦ 淮河赋(之三十九)
河水流淌的节奏,犹如母亲
拆毛衣的线
松松紧紧,缠住晨光与暮色
缠住笑容和眼泪
岸柳的影子在水里写日记
字迹被鱼群啃得模糊
却总有
几个词顽固地浮着——
根、家、归、血、梦
渡口的石阶被脚印
磨成月牙
每道凹痕里,都坐着一个
等待潮声的灵魂
水涨时
他们便随波纹站起
成为河的一部分
继续流淌
04 ✦ 淮河赋(之四十)
河水把自己叠成透明的纸
鱼群是游走的字,组成
没有结尾的寓言
古桥的倒影是迷宫的入口
每个转弯都藏着
另一条河的雏形
水标浸着1954年的霜
老艄公的烟袋锅
磕碎过三枚朝代的星子
渔网收起时,网住
一只民国布鞋
还有些许不宜外宣的念想
苔藓数着腐烂
漩涡用牙啃噬着暗礁
你的忧郁里,藏着不熄的火
而芦苇荡,正用白絮
给所有迷路的浪
系上回家的丝带
记不清是谁告诉我
你的流动,是这片土地
最可靠的坐标
05 ✦ 淮河赋(之四十一)
古井在岸边打了个哈欠
水脉便漫过星象
陶罐沉底时
正接住七千年前的月光
有人弯腰舀起半瓢
惊飞了
水底打坐的龙王
06 ✦ 淮河赋(之四十二)
河床裂着千年的疮疤
浪是未愈合的血
船工号子啃着礁石
把日子磨成沙
淮王鱼群驮着怀孕的月光
在黑龙潭潜游
水草缠住生锈的弹壳
而两岸的麦芒
正刺破冻土
向上,托举着带泥的黎明
你是大地的静脉
在中原腹地搏动
漩涡里藏着青铜的回声
渡口的缆绳拴住千年的潮
我触摸你的波纹
像触摸无数手掌的隐私——
纤夫的、逃荒的、插秧人的
最终都化作芦苇的絮
乘着季风
在星图上写下新的河名
07 ✦ 淮河赋(之四十三)
我听老人说淮河每滴水
都藏着另一条淮河
我喝下去的
可能是
李白当年捞的那一勺
我把乳名刻在桥墩上
洪水来的时候
它就开始哭
字迹越淡
我的影子就越沉
我记得桥洞的阴影里
曾有人在写遗嘱
字迹被风吹得歪歪扭扭
但“爱”这个字
被水映得特别亮
我发现所有的水都往海里跑
带着我们的情、我们的梦、我们的债
上帝在海边等着
他手里的瓢
也是塑料的
我确信老子的“道”
始终都在漩涡里不停地转
转成美元符号转成二维码
转成渔民网里
半条快死的淮河刀鱼
我见过淮河最干净的样子
1970年的夏天
孩子们在水里捞星星
现在的孩子
在岸边捡鹅卵石
08 ✦ 淮河赋(之四十四)
你是土地的血管
鼓着铁锈色的力
不唱温柔的歌,只哼
负重的谣
纤绳使劲勒进岩缝,便长出
血色的草
涝时,你吞下眼泪托起船
旱时,你咬碎石头挤出泉
两岸的麦芒,都学着
你的样子
向天空
挺成倔强的针
你把骨头埋在河床
浪是裸露的青筋
鱼群读着你的掌纹
——那些未愈合的撕裂
是给旱季的回信
滩涂的草,站成方阵
举着带泥的火把
你说:流动就是活着的
脊梁
你从不关心自己的长度
只在意每滴雨的去向
古桥的石缝里
蜗牛在计算朝代更迭的速度
溺水者的呼救
早已变成水鸟的啼鸣
而我弯腰舀水时
指尖撞上
七千年未化的冰
09 ✦ 淮河赋(之四十五)
我是你养育的野风
喝你的浪长大
饥荒年,你给我
半条鱼的骨头
洪水里,你赐我踩碎
命运的卵
堤坝上的草枯了又青
像我攥紧又松开的拳头
我的世界里,永远淌着你
滚烫的,不回头的精血
河床是摊开的双墩刻符
浪痕,刻着水的
象形文字
青铜鼎在漩涡里翻页
每页都压着殉道者的指纹
古渡的石阶向上攀爬
是连接天地的脐带
而鱼群驮着的,是所有
沉没者
未说尽的谶语
河床更是时空的裂缝,藏着
未完成的祷词
生锈的犁浪反复擦拭
野渡的石阶
像擦拭那个被遗忘的隐喻
你从不辩解,只用漩涡
在水底
重写关于龙的编年史
你是我流动的刀锋啊
劈开淤泥的子宫
那蚌壳里的疼,都被你
磨成反光的玉骨
那些试图戕害你的
最终,都成了
你生命里的
尘埃与谈资
(未完待续)
❂ 诗人简介: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泛审美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