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碌碡与洛川机场
作者/王宽鹏
在洛川会议纪念馆院内的“合作亭”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重达3吨的铁碌碡,这就是修筑洛川机场时的重要见证。1935年11月,为了便于让少帅张学良亲自驾飞机到洛川前线巡视和督战,东北军在洛川县城东郊的安民梁修筑了一个临时军用飞机场,这个铁碌碡就是当年修筑飞机场时压跑道时用过的,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小型压路机,现被列为国家三级文物。
为了消灭到达陕北的工农红军和中共中央,1935年10月,蒋介石在西安成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并自任总司令,同时任命张学良为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张学良为了迷惑蒋介石,声称自已要经常去前线指挥各路“剿匪”部队,并且在前沿洛川县成立“西北剿匪副总司令行辕”(又称“西北剿共前进指挥部”),这样他就有了合理的借口和充分的理由,往返于西安和洛川之间,秘密和中共高层会谈,形成了停止内战,逼蒋改变主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
洛川机场位于洛川县城东和安民村之间的安民梁。国民党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后,张学良以陕北情形特殊,于1935年冬季,命令驻守洛川的王以哲部火速在安民梁修筑临时军用飞机场,并环飞机场四周修建护场碉堡20座。机场修筑好后,又命令国民党航空第11站驻防守护。
1936年1月20日和3月4日,张学良先后两次从西安亲自驾飞机飞抵洛川,秘密和中共代表李克农进行会谈。最终双方商定:由张学良在里面劝,红军在外面逼,内外夹攻,逼蒋抗日。洛川会谈以及随后的延安会谈,成为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和实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要契机。
1940年秋季,国民党洛川县政府奉令征集民工,在机场中央挖掘宽、深均两丈的“米”字形大沟予以破坏,航空第11站也随之撤走。1947年胡宗南部进犯延安时,又修复好该机场,降起飞机多个驾次。
全国解放后,洛川机场被当时的西北军区、后来的兰州军区、现在的西部战区空军接管,仍作为军事备用飞机场预留。70多年来,城关二队一直把该飞机场用作耕地和果园。军地双方先后多次反复磋商,并且形成会议纪要,明确规定不得在此修建固定性建筑物,一旦军事战备需要,则要无条件偿还给部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