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诲
楹联/李含辛
题记
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阎纲先生两次为李含辛题词勉励后辈:“文贵独出”和“风而有骨”,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上联:
文贵独出,墨海腾蛟开境界,在场燃情言淬火,红岩凛凛铸铮骨,剥伪存真涵星斗。
下联:
风而有骨,诗田种玉见精神,谐谑砭顽语含辛,群宴萧萧醒大千,留丹照史隐风雷。
附录
李含辛楹联《教诲》赏析:
文贵独出,风而有骨
一、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这副楹联由陕西作家李含辛创作,题记中提及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阎纲先生两次为其题词勉励:“文贵独出”和“风而有骨”,成为文坛佳话。李含辛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其创作涵盖打油诗、词、赋、楹联等,风格兼具幽默与深刻,注重社会批判和现实关怀。阎纲作为著名文学评论家,曾与李含辛共同参与文学活动,如2014年的杨生博诗集《风力》座谈会,两人关系密切。
二、楹联内容解析
上联:
“文贵独出,墨海腾蛟开境界,在场燃情言淬火,红岩凛凛铸铮骨,剥伪存真涵星斗。”
文贵独出:强调文学创作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反对人云亦云。
墨海腾蛟:比喻在文学创作中展现才华,化用“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象征突破常规、开创新境界。
在场燃情:指在文学创作或活动中投入热情,展现生动的文学意象,阎老著作《我在场》。
红岩凛凛:象征革命精神或坚贞不屈的气节,源自《红岩》中的革命者形象,体现刚毅与尊严。
剥伪存真:强调去伪存真,追求文学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下联:
“风而有骨,诗田种玉见精神,谐谑砭顽语含辛,群宴萧萧醒大千,留丹照史隐风雷。”
风而有骨:源自刘勰《文心雕龙》,指作品应具备明朗骏爽的文意和刚健挺拔的文辞,体现健康的思想情感和有力的语言表达。
诗田种玉:化用“蓝田种玉”典故,比喻在文学创作中播撒美好,寓意耕耘文学田地的精神追求。
谐谑砭顽:通过幽默讽刺的方式批判社会顽疾,体现李含辛作品的社会批判性。
群宴萧萧:含辛打油诗《群芳宴》,化用刘禹锡《秋风引》“萧萧送雁群”的意象,暗示文学的深沉思考。
留丹照史:寓意作品将如丹心般照亮历史,留下不朽的价值。
三、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主题深刻:楹联围绕“文贵独出”和“风而有骨”展开,既是对阎纲题词的呼应,也是对文学创作理念的阐释。
意象丰富:运用“墨海腾蛟”“红岩凛凛”“诗田种玉”等典故和意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象征意义。
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体现了楹联的传统美学要求,同时融入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
社会关怀:通过“谐谑砭顽”等词语,展现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体现了文学的社会责任。
四、总结
这副楹联不仅是李含辛文学创作的缩影,也是其与阎纲文学交往的见证。它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幽默与深刻、个人与社会等多重维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阎纲的题词“文贵独出”和“风而有骨”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副楹联的精髓,成为文坛一段佳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