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小延安——肖村南寨的抗战轶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红偃师”做为豫西敌后抗战的先进典范,为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最负盛名的大口镇“红肖村”、“抗日小延安”更是名震中原。恰逢红色南寨群众热情高涨、自发集资拟建抗战纪念碑,洛阳乡贤们查阅党史、整理村史,抢救挖掘早已淹没于历史尘埃、支离破碎的抗战往事,缅怀肖村地下党及先辈们浴血抗战的红色历史。

1932年前偃师虽无建立中共党组织,但大口肖村的李兰谷1927年在上海加入共产党,并利用他的家族影响力,经常在肖村一带活动,五肖村(中村、南后村、北后村、西寨、南寨)形成以李兰谷、李煦家族为核心的革命力量,并发展了包括保长、保丁在内的多名党员和进步人士,严密掌控了五肖村的联保政权。(特别说明:李煦(1891—1951)、乳名星联、字广吾,1891年出生于偃师大口镇肖村后村,曾考入河南法政学堂。兄弟3人,其兄李应联,字赫臣,毕业于河南法政学堂,早年参加同盟会,与张坊、杨勉斋结为金兰之交,1912年出任汝阳县县长。其弟李方联,字兰谷,上大学期间就参加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学生运动,1927年加入共产党。李煦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革命的拥护与向往远在抗战前,出于民族义愤与救国热忱,李煦自觉接受并拥护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带动全家投身其中,李煦的两个儿子李长庚和李少白在1937年前参加了共产党,李煦送他们到延安参加了八路军。1944年9月八路军说服动员他出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使用李煦这个名字:“意思是八路军来了,才使豫西有了光明,宛如东方升起了熙照朝日”)

1928年温健公在肖村学校宣讲革命理论、在五肖村的红色沃土中播下革命火种,1937年豫西特委领导刘道安、陈耳东、席国光、张英、何毅和南方局派的刘慧成、陈英、张琳,还有新四军派的张子俊、张建光、刘贵升等领导,都曾在肖村学校任教,从事地下党的活动,发展党员李马群、焦杰山、李文法、李文宣、李金安、曹子云等,肖村党组织和革命活动得到快速发展。

1937年及以前,肖村党组织活动的中心主要集中在肖村中村和后村,但1938年以后,肖村党组织活动的中心逐渐转移到南寨。之后以肖村南寨为中心,共发展党员30余人,后成为抗日骨干,其中许多青年奔赴延安参加八路军(其中有三个农村姑娘:李玉珍、李宾珠、张克)乃至南下,肖村的青壮年几乎全部上前线,因此,肖村有了“红肖村”、“小延安”的美誉。

1938年8月初,陈耳东调任中共洛阳地委书记,他通过上级组织争取到一笔国际友人援助中国的抗日经费,同时通过进步人士集资、上级贷款形式,在肖村南寨开了个“消费合作社”,由地下党员焦杰三、李文宣、曹西宝等经营。消费合作社是偃师地下党的重要情报联络站和豫西重要物资供应站,汇集、传递和交换党的秘密情报,为豫西地下党采购、调剂、运送战略物资,支援抗日战争、护送革命干部安全过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4年8月,南寨消费合作社地下交通员获取重要情报,得到日本鬼子要从偃师寇店的水泉据点出发,到大口马村报复和寻找失踪的日本人,要途径南寨。焦杰三、李文宣等核心地下党员商议,决定召集李功银、焦庆祥、王土生等肖村抗日自卫队多人,提前勘察地形、埋伏在鬼子必经之路——南寨的豹子梁山上,准备伏击日本鬼子。因参战人员的自制枪械技术落后,在离日本鬼子很远的时候,有一队员的枪不小心走火,日本鬼子听到枪声,立即向山上猛攻,由于日本鬼子装备精良、火力凶猛,加之肖村自卫队战斗经验欠缺,抵挡不住曰本鬼子凶猛进攻,无奈边打边撤,在撤退途中,地下党员李功银被日本鬼子的子弹射中胸膛,不幸壮烈牺牲(1983年4月15日李功银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荣誉称号),焦杰山、李文宣、焦庆祥三人负伤。虽然此次伏击战使我地下党伤亡惨重,但严重打击了日本鬼子攻入偃师后,不可一世的嚣张气焰,率先打响了肖村根据地的抗日第一枪,展示了五肖村党群同仇敌忾、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决心!对偃师南部山区抗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944年10月22日,豫西第一个抗日县级民主政府——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大口宋村成立,其中:肖村后村的李煦由皮定均司令亲请、出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肖村南寨的李福生出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警卫大队队长、南寨的李奇霞出任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司法科科长。第二天,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的警卫大队在南寨正式成立,由于之前冀鲁豫挺进纵队司令黄宇宙交战受挫后,有一部分枪支留在了肖村,这对装备抗日县政府的武装力量贡献很大!再加上肖村群众中也有一部分枪支,警卫大队成立之初,五肖村就有100多位青壮年踊跃参军,拥有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120支,手枪7支、子弹10000多发,一个县警卫大队刚筹建起来就有如此好的装备,这在豫西地区是独一无二的!随后偃师县抗日警卫大队在保卫红色革命政权、打击日伪汉奸、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肖村,人称“小延安”,千锤百炼,久经考验。源于肖村的共产党员多数是偃师县委书记刘道安1937年、1938年发展的,对象选得好,思想工作做的细,严格履行了入党手续,还向党员进行了气节教育,党员觉悟高,立场坚定,组织严密。因此,尽管1940年偃师党组织一度出现了武宪周的叛变行为,他在肖村也上蹿下跳,威胁利诱,但难以奏效。党组织审时度势,得到了保全,党员经受住了考验,保存了力量,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共产党员李福生,在国民党反共高潮时,他把南寨的党员召集到村外的窑洞里,传达上级“停止组织活动,精干隐蔽,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通知,当众烧毁党员名单及有关文件,拔出手枪,推弹上膛,放在炕沿上,跪下来对枪口宣誓:党组织遭破坏,我们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决不叛党,谁若叛党就被枪子打死。后来的事实证明,南寨的地下党员没有一个变节的!(注:此段摘抄于偃师老区会常景州会长提供的《五肖村资料》,只字末动!!)

肖村及南寨群众,全民皆兵、赤心向党、星火燎原,担起豫西抗战之脊,涌现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故事,无论是随皮定均司令南下战场立功的军人(如1955年被共和国授予大尉及以上军衔的李文法、李金安、李金亮等、伞兵战斗英雄李丙交、空军副师长李金斗、中央厅级干部李丙德、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分行行长李凌霄.....),还是留下来坚持斗争的地方党员(如抗曰时期党史记载发展34名地下党员的老红军焦杰山、创建德高区抗日第三中队(兼指导员)和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偃师后勤部负责人李文宣、中共偃师县三南区委会书记李奇霞、浮山区抗日民主政府区长李欣如、偃师县抗日警卫大队李福生……),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抗战胜利做出突出贡献,仅党史明确记载的革命烈士就有:李马群(后村人,1946年被国民党在偃师县新城西北角坑杀)、宁死不屈的八路军钢铁战士杨双喜(南寨人,1945年壮烈牺牲)、八路军某部政委李四元(后村人,1947年被捕入狱,多方营救无效,解放前夕被国民党杀害,时年36岁)、营教导员李学诗(南寨人,1949年秦岭战役牺牲,年仅23岁)、新四军团级干部李长庚(1939年牺牲于江苏)、伊洛区工作队组长李相坤(1945年牺牲于洛阳专署)、山西绛县县长李奇平(1945.8牺牲于山西绛县)、烈士李凤池、李书德、李凤祥、李崇德、李书高、袁宗顺等(还有很多为革命牺牲、历史原因却没有证书的)......之所以“红肖村”是因为革命重要发源地的先辈们牺牲太多、流血太多而染红的肖村!正是因为有了“红肖村”的星星之火,红色革命从偃师燎原了整个豫西大地,“红偃师”、“红肖村”、“小延安”美名远扬!

由于红色肖村地处南部山区,与当时的洛阳县、伊川县交界,山高、林密、沟深、偏僻,且四周寨墙高筑、四面环沟、易守难攻!是国民党和日伪军最头痛而又鞭长末及的地方,成为地下党偃洛县委和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等开展革命活动的理想之地。根据中共偃师党史、组织史、偃师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记载:南寨村至少有9个红色亮点(革命旧址):
1、中共洛阳地委(1938.10-1940.10驻地);
2、中共偃师县三南区委会(1938.3-1938.9驻地);
3、中共偃师县浮山区委会和偃师县浮山区抗日民主政府(1944.12-1945.8驻地);
4、洛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地(1944.11成立于南寨);
5、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1944.10—1945.8多次驻扎);
6、洛阳县偃洛区抗日民主政府驻地(1945.5-1945.8);
7、中共偃洛地委“肖村南寨消费合作社”(1938—1944);
8、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首长驻地;
9、偃师县抗日民主政府警卫大队成立地(1944.10.23在大口南寨成立)等。
为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南寨抗战浴血奋战的辉煌历史,缅怀革命老区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雄们,南寨村两委多次向偃师区老促会、大口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汇报,计划在南寨学校(原北宋仁宗皇帝赐建的招福寺旧址,皮定均司令驻兵处、地下党经常在此碰头开会)建立“偃师县区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碑及南寨村革命史迹展览室,他将成为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是一座纪念抗战胜利的伟大丰碑,更是一部无言的革命前辈红色史书!愿后世瞻仰,既思先烈之牺牲,亦念今人之传承;既知和平之可贵,更砺复兴之壮志!
本史料由李韶辉(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偃师后勤部负责人李文宣之孙,现工作于中国航空技术综合所.航协认证,资深军民融合认证专家)和南寨村赵海玉(义马矿务局退休干部)、李世成(原洛阳轴一高校长)共同撰写,特别感谢偃师老区建设促进会常景周会长和偃师区史志办王纪军主任等提供相关党史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