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这个季节(2)
学《笠翁对韵.(十灰韵)》赋五绝四首
刘凤亭
五绝•梅(十灰)
刘凤亭
瘦骨孕仙胎,冰魂绽蕾开。
春风描杏眼,腊雪吻梅腮。
五绝•兰(十灰)
刘凤亭
浣女鬓金钗,真妃出浴来。
冰清无俗艳,静雅圣人裁。
五绝•竹(十灰)
刘凤亭
简牍书青史,彤毫谏紫台。
虚心休忖度,劲节不疑猜。
五绝•菊(十灰)
刘凤亭
寒英满院栽,寿客向天开。
紫气缘琼阁,秋香熏紫台。
傅贺楠步韵奉和杨旭诗【其二】
步韵奉和杨旭先生《夜来香》
傅贺楠
深埋梦里光,枕下睡清香。
凝露兰花叶,成珠不急忙。
杨旭先生原玉《夜来香》
三更星月光,缀作夜来香。
露湿斑斓处,幽幽梦里忙。
傅贺楠自析诗文:
杨旭《夜来香》与傅贺楠和诗意境对比解析
一、时空维度的差异呈现
杨旭诗以"三更星月光"构建宇宙时空,将夜来香置于浩瀚星河的背景下,"缀作"二字赋予星光以生命活力,形成"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照。傅贺楠和诗则聚焦"枕下"的微观空间,"深埋梦里光"将夜来香的芬芳转化为潜意识中的光影记忆,形成"物我交融"的心理场域。这种宏观与微观的时空对照,既延续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古典诗学传统,又注入了现代心理学的认知维度。
二、意象生成的不同路径
杨旭"露湿斑斓处"通过视觉(斑斓)与触觉(露湿)的通感,将夜来香的形态美具象化为可触摸的存在;"幽幽梦里忙"则以听觉通感(幽幽)与动态意象(梦里忙),暗示花香在梦境中的持续作用。傅贺楠"凝露兰花叶"选择特写镜头,将露珠凝结过程与兰花叶片的形态相结合;"成珠不急忙"以拟人化手法赋予露珠从容的生命节奏,形成"慢美学"的诗意表达。
三、生命状态的哲学隐喻
杨旭"梦里忙"延续了"花开堪折直须折"的生命紧迫感,将夜来香的短暂花期升华为对生命价值的积极追寻;傅贺楠"不急忙"则暗合道家"顺其自然"的哲学理念,通过露珠凝结的缓慢过程,隐喻生命应有的从容姿态。这种"忙"与"闲"的对照,构成了中国文人"儒道互补"的精神图谱。
四、通感手法的创造性运用
杨旭"缀作夜来香"将视觉(星光)通感为嗅觉(花香),傅贺楠"深埋梦里光"将嗅觉通感为视觉(光),两者形成通感方向的逆向呼应。杨旭"幽幽梦里忙"完成从嗅觉到听觉再到动态的多维转换,傅贺楠"成珠不急忙"实现从触觉到视觉再到心理的通感跨越。这种通感的交互运用,使两首诗形成"通感复调"的审美效果。
五、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
杨旭诗延续了《古诗十九首》"人生忽如寄"的生命意识,傅贺楠和诗则继承了王维"行到水穷处"的禅意哲思。两者在古典意境中注入现代性思考:杨旭通过"梦里忙"解构传统闲适美学,傅贺楠借"不急忙"重构当代生活节奏。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创作实践,为古典诗词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两首绝句以夜来香为媒介,完成了从宇宙观照到生命哲思的诗意对话。杨旭诗如星河璀璨,展现生命的激昂律动;傅贺楠和诗似清泉流淌,揭示生命的本真状态。两者在步韵的形式框架中,构建起"动与静""快与慢""入世与出世"的辩证美学空间,共同谱写出一曲关于生命本质的永恒交响。
七绝•末伏尽
刘凤亭
遥行玉兔夜斯长,伏尽金乌减毒芒。
紫燕思归悬线谱,农人期冀享清凉。
步韵敬和张淑华《初秋雨》(新韵)
刘凤亭
雨浥簪花频溢香,银蛇乱舞入纱窗。
诚期暑热应时尽,秋虎无情守旱塘。
依韵敬和张淑华《秋初雨》
赵国忠
天垂密线钓荷塘,风展寒烟隐带香。
翠盖尘埃秋雨洗,玉姬于夜尽修妆。
喜游松花湖
添安
松花湖水浪高山,无意之间丰满看。
四百文钱称此心,今生也算了一罕。
七绝•秋韵
刘凤亭
云毫蘸露赋秋音,雨墨书笺暮色吟。
菊酒扶篱陶令咏,兰舟唤友抚焦琴。
出伏赋
傅贺楠
金飙乍起,暑气犹存。看北域枫燃千嶂赤,南国柳拂一江银。蝉蜕枝头,渐收噪晚;蛩吟阶下,初试啼晨。
芙蕖褪粉,菡萏消痕。但见枯蓬擎玉露,残叶卧金鳞。云开雁字排空远,露冷萤光坠草频。
朝凝白露,暮卷朱轮。喜稻浪翻畴金作海,蟹螯举瓮月为邻。茶烹石鼎香盈袖,酒熟糟床味入唇。
岁华暗转,时序潜移。叹驹隙驰光惊逝水,蚁槐幻梦悟前尘。且将新火烹新茗,莫负清风与白云。
2025年8月19日
满庭芳•贺中国第八个医师节
2025.8.19
浮生若梦 (李广臣)
大地风柔,碧空云渺,秋光爽逸流芳。白衣骄子,个个意洋洋。喜看举国同庆,医师节、寓意悠长。佑生命,健康同促,步履韵铿锵。
赞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救死扶伤。熟本草,深谙医典青囊。妙手回春仁术,崇德艺、国粹弘扬。初心在,普济黎庶,精卫著华章。
2016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高度赞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体现了党中央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医务人员优异业绩的充分肯定。
五绝.长天朗月
李振汉
风微秋夜静, 月朗絮云无。
小院阴蛩语, 花前酒一壶。
七律•中国医师节有咏
高德军(村夫)
白衣执甲守安康,妙手回春昼夜忙。
橘井泉甘驱疾苦,杏林荫茂护沧桑。
悬壶岂惧瘟神虐,济世何辞鬓雪僵。
愿得人间无病痛,仁心大爱永流芳。
破阵子•梦萦聊城
高德军(村夫)
地处黄淮北岸,根栽齐鲁中原。光岳古楼扬四海,湖水渔灯醉睡莲。运河辞旧颜。
上下两千余载,澄明五福经年。有道东昌环境美,魅力超群客忘还。名人岛上眠。
“东昌”即聊城。
七绝•白玉簪
刘凤亭
有如浣女鬓银钗,肖似真妃出浴来。
玉洁冰清无俗艳,香风静雅匠人裁。
翠楼吟•伉俪情深
浮生若梦 (李广臣)
月映轩窗,风摇桂影,良辰共倚朱户。罗帏香梦暖,正缱绻、情丝千缕。灯花轻舞。看比翼双飞,心心相顾。流年度,素笺题韵,墨留欢趣。
忆旅。花下盟言,任雨霜侵鬓,爱坚如铸。举觞同对饮,醉眸里、卿颜堪慕。尘缘朝暮。叹岁月匆匆,相偎如故。凭谁妒,世间佳侣,此般情愫。
五绝·枫叶欲红同览醉
赵国忠
游云刚色浅,凝露复秋深。
拾落红枫叶,谁知外地人!
七律•游黑土粮都有感
文/付华山
初秋暑气不猖狂,早晚金风裹着凉。
放眼田畴无碧绿,惊心草木有红黄。
农家此刻寒蔬晒,货架多层新果装。
突觉时光如迅电,催吾快步品贞香。
咏秋联
联/傅贺楠
一片秋红,姚紫满枝,三江水静风凝步
两行墨绿,金黄四野,八月天高雨敛声
七绝•酷热飚升
刘凤亭
温度飚高何日凉,时临处暑汗沾裳。
祝融弄火田畴裂,蝼蚁入镗无处藏。
西江月·山下凝空望远
赵国忠
问汛五花秋色,簇潮满目漪涟。
珍珠漫洒露光鲜,感有清风拂面。
枫叶丹霞尚早,玉霄静海悠蓝。
北疆明月夜轻寒,于此金菊点点。
卜算子•听京剧《望江亭》有感诗词用新旧韵
文/付华山
昆曲秦腔融,做念于徽剧。花旦青衣唱二黄,脸谱无需易。
经典受欢迎,国粹巍然立,道白生来不入时,韵味谁能及?
南歌子·秋游晨见须臾变
赵国忠
树下身湿透,草间露复莹。
晓开日上满山星。
金洒八方于陌、菊花盛。
微翠仍还在,五花已漫生。
寻枫唯见日边红。
须臾长空一色、蔚蓝明。
韵味
丁淑云
如果说一年是一首长诗,
那每天就是一行诗句;
春夏秋冬分为四个主题,
各自具有独特的韵味。
如果说一年是一首交响,
那每天就是一个音符;
春夏秋冬分为四个章节,
像清泉一样流入心扉。
当秋雨开始绵绵地下,
当秋风开始阵阵地吹,
秋天的韵味会由淡到浓,
让人慢慢品味以致陶醉。
秋天的韵味——
是农田上的饱满谷穗;
秋天的韵味——
是枝头上的果实累累。
是天空中的大雁排着队,
由北方往温暖的南方飞;
是清晨时植物挂着露水,
迎接新一天太阳的光辉。
秋天的韵味——
是公园里桂花香,菊花开;
秋天的韵味——
是餐桌上大虾鲜,螃蟹肥。
是万山红遍;
是层林尽染。
黄的树叶与红的树叶,
展示颜色渐变的绝美。
秋天的韵味——
是树叶告别相依相偎;
秋天的韵味——
是群山不再披绿叠翠。
是白云飘来飘去,
倾情地为蓝天点缀;
是残荷相约垂柳,
来年开春再度相会。
秋天的韵味——
是树叶枯萎,
如冬雪一样飞落,
像春花一般飘坠。
是天高气爽,
秋水泛着粼粼波光;
是阳光明媚,
秋虫鸣叫声声清脆。
是糖炒栗子香气四溢;
是冰糖葫芦的酸甜交织;
是高挂在树上的柿子——
坚强地经受着霜打雨捶。
秋天的韵味——
是中华大地由南向北,
稻谷、玉米、高粱、大豆……
秋粮的丰收让耕耘者欣慰。
是中秋节阖家团圆的氛围;
是重阳节老人脸上的笑容;
是国庆节仰望五星红旗——
放声高歌流下激动的泪……
告别三伏
丁淑云
终于——
熬过了一年的酷暑;
万物——
告别了炎热的三伏。
入伏时写的诗,
读起来还挺热乎;
出伏后再写诗,
已是秋天的温度。
末伏总在立秋之后,
事物的发展都是慢慢过渡;
就像初春有“倒春寒”,
初秋的时候也会有“秋老虎”。
无论如何——
已经进入秋季的这个时段;
秋风吹拂——
大地将要呈现秋季的画图。
冬冷、夏热、
春暖、秋凉,
一年的四个季节,
就这样循环往复。
每年的夏天,
都会有旱情,还会有洪水,
今年也一样,
又是旱了几处,涝了几处。
那洪水冲毁的道路房屋,
那旱情造成的植物干枯,
电视新闻镜头,
人们历历在目。
如果说四季——
是老天爷谱写的交响曲;
那么每一天——
就是个不可或缺的音符。
每个音符都充满力量,
每个音符都生龙活虎,
朝朝暮暮,
清清楚楚。
春季万物复苏,
夏季的雨倾盆如注;
秋季天高云淡,
冬季的风寒冷刺骨。
有开始就必然有结束,
有对比才能深刻感触,
这个道理,
简单朴素。
春夏秋冬——
日子就是这样一年一年;
甜酸辣苦——
生活的滋味真切地感悟。
三伏、三九,
每年都要经历一次;
三九、三伏,
每年都是进了又出。
空巷
许彦华
久违的古巷
朱门斑驳
铜铃哑响
荒草漫过阶前
唯有寒鸦
独立在断檐上
蜘蛛网
封了积满灰尘的窗
枯叶成堆
藤蔓缠绕
爬满青苔的门廊
冷雨斜侵那残垣断壁的旧墙
昔日的欢声笑语
此刻
只剩下半掩的门窗
屋檐下
残留的雨滴
落在青石板上
裹着时光的闷响
敲打着我空荡的心房
那些被时光尘封的画面
像残败的落叶
重重地砸在我荒芜的心上
那巷口的吆喝
那伙伴的喜笑
被岁月的风霜
尘封在记忆的深巷
曾经的杂货铺
门旁挂着竹篓筐
掌柜的铜烟枪
烟丝点燃
如金蟾吐雾
满屋都飘着香
墙角堆着的粗瓷缸
盛着凉茶水
解过路人的渴与慌
如今
缸空斜倚旧土墙
蜘蛛网
缠着灰尘
遮往了往昔的模样
在也寻不到那清甜的爽
唯有墙缝的青苔
能记得那当年的凉
掌柜的吆喝声
早以随风飘向远方
古巷的夕阳里
只剩我和影子对望
那旧砖旧瓦旧墙
守着岁月的残章
杂货铺的幌子
和水村山郭的酒旗在记忆里摇晃
曾经的车马云集处
而今
只剩风啸残阳
朱门绣户今何在
断壁残垣伴昏黄
不见稚子追蝶忙
不见古巷酒旗扬
不见捏糖人的担儿晃
不见脂粉铺等着姑娘来挑拣梳妆
不见那老竹匠篾片闪着光
不见裁缝铺飞针走线绣鸳鸯
不见铁匠火星四溅打刀枪
铁钻锈蚀苔痕侵旧房
不见茶馆里老翁下棋品茶香
竹椅歪斜棋局半残殇
不见米铺前糙米堆成黄金浪
木筛蒙尘
鼠啃旧箩筐
不见缝鞋匠穿针引线补鞋帮
不见他膝下泛黄的补丁衣裳
板凳空着
落满了厚厚的尘霜
唯有他的旧围裙
还搭在残缺的土墙
兜住那半缕未散的斜阳
空巷
文/董文超
站在巷子一头
有风轻轻地撩过
寂静冗长清幽
细细的雨丝,犹如
梦的絮语落在苔痕上
冲洗着曾经的脚印和雨中的等候
斑驳的墙上留着岁月的沧桑
仿佛墙边的身影还站在那里招手
转眼,风和雨在耳边说
已经分别在那个黄昏后
一切渲染都变成了来不及
来不及等待,来不及说再见
相聚的时光塞满了咽喉
堵在了空空的巷口
誓言模糊了视线
也模糊了心的伤口
多想,与你,携手在青石巷
轻轻的在唐诗宋词里畅游
多想,与你,携手在青石巷
轻轻的在唐诗宋词里畅游
多想,与你,倚窗听雨
品茶赋诗,泼墨饮酒
空空的巷子变成了弯弯的记忆
停在那个冷冷的初秋
我给你一个缱绻的诗行
你给我一个空空的守候
巴彦诗词楹联协会编辑部
图片来源: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