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寨沟秋韵
文丨一叶红尘
十多年前,我和女儿与她闺蜜母女俩相约一同去了九寨沟,女儿说她请我去玩,她得了奖学金,虽然觉得不应该,可心里还是挺高兴。我们一大早从成都出发坐上汽车,摇摇晃晃几个小时终于来到九寨沟景区的门口,那时卖门票的地方距离真正想要看到的景点还有很远很远。可汽车已经无法前行,我们只能徒步前进。
当我们沿着小道一路慢行,越走越兴奋,我们几个直呼:太美了、太美了!我们去的时间,也是快到开学的时候了。秋风掠过山谷,九寨沟已然褪去了盛夏的葱郁,换上了五颜六色的调色盘,宛如秘境一般,在秋日里绽放出浓烈的诗情画意,一山一水都浸透在蜜色的阳光里,连空气都飘着松针与野果的清甜。我们乘坐观光车,首先到达日则沟的箭竹海,箭竹海除了有清澈的海水像是蓝宝石一样,还有原始森林。
我们沿着木质栈道向深处走进,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彩林。枫树的红色层层叠叠晕染在山脊;桦树的金黄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给山林和大地铺了一层金纱,风一吹那些金黄、橘红、枚红色的树叶便簌簌落下,铺成满地碎金;又大又粗的冷杉依旧挺拔着绿色的身影,在色彩斑斓中撑起一片宁静,也算是秋景里最稳重的颜色了。经过熊猫海,又来到五花海,我们真的被惊艳到了。九寨沟,最吸引人的就是沟壑里的水,清澈纯净,带着几分灵秀。五花海就是大自然的调色缸,澄澈的湖水中,钙盐沉积的浅滩呈现出浅黄、淡绿、青蓝的纹路,岸边彩林的倒影落入水中,红绿交织、黄蓝相融。微风拂过,湖面泛起涟漪,整片五花海仿佛就像一个巨大的五彩宝石。导游告诉我们,若是清晨来到此处,那时薄雾还未散尽,湖面氤氲着淡淡的水汽,彩林在雾中若隐若现,更能体会到山谷的幽静。
我们一路兴奋地走到珍珠滩、顺着右侧小道走近珍珠滩瀑布,宽阔的珍珠滩瀑布水流不是很大,但仍然有一种震撼的感觉,水雾里有一道美丽的彩虹,仿佛自己也在光晕里。
我们继续往前,来到镜海,清澈透明的镜海就像一面蓝色的镜子,湖面安静得看不到一丝涟漪,山峦倒影在湖中,分不清那是真、那是假。随后,我们在卡诺日朗中心稍作停歇,又继续前行陶醉在九寨沟的美景中,毫无倦意。
走到长海时,秋阳已升至半空。这是九寨沟海拔最高、湖水最深、面积和库容最大的海,长海就像一块狭长的蓝宝石,镶嵌在连绵的彩林之间。站在观景台上远眺,远处的山峰顶上还覆盖着薄薄的积雪,与近处绚烂的彩林形成鲜明的对比,冷与暖、素与艳完美相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小而美的五彩池,色彩斑斓、沁人心脾。偶尔有松鼠从林间窜过,抖落的红叶恰好落在清澈的湖面上,随波流向远处。诺日朗瀑布,其流水虽不如夏季汹涌,却多了几分温婉。水流从数十米高的钙化崖上缓缓坠落,在崖壁上勾勒出层层叠叠的水纹,阳光穿过水雾,我们又看到一道小小的彩虹。犀牛海崖下的浅滩上,水流依然清澈见底,各色小石子在水中静静躺着,偶尔有几条小鱼游过,打破了水面的宁静。随后,我们一路穿过老虎海、树正瀑布、树正群海、火花海,每一处景色都那么美,又都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此时,夕阳西下,我们几人感到有些饿了,想在旁边的售卖亭买几盒方便面,一问价格20元一盒,没有舍得买,于是沿着栈道慢慢往下走。此时整个九寨沟被染上了一层暖橙色,彩林在余晖中愈发浓烈,栈道上的游客渐渐稀少,只有风声与水声在山谷中回荡。突然,眼前一个背着20多箱方便面的挑担工往近处走来,我们赶紧靠在路边让道。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惊住了,20多箱方便面排列整齐靠在他的背后,我见那人用一根粗棍支撑在后背方便面底下歇息。于是,赶紧上前打招呼,询问这一趟要花几个小时,能挣多少钱。他告诉我,背这一趟要走4个多小时,可以挣40元辛劳费,像他这样的山民还有十多个,我鼻子一下发酸,这是他们一天的辛劳收入。我问他,我是否可以买一箱,或者让沿途游客购买些就能少背负重量,他说绝对不能,拆掉一箱整个就垮了,也不能坐,必须到目的地才能卸货。我看他背后的方便面捆绑的又高又宽,确实没有办法可以坐下来歇息。我递过去50元,说算我购买了2盒,可他硬是不要,我也只好作罢,也心生了对他的敬重。这次遇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挥之不去。此刻,我已没有太多的心情欣赏沿途的美景,坐在湖边的石阶上,看着最后一缕阳光从山顶慢慢褪去,心中忽然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惆怅。是呀,来来往往的游人几乎都沉浸在九寨沟的美景中,谁会去在乎那些挑担人呢。然而,他们却是每个景区不可或缺又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十多年过去了,不知景区那些靠苦力吃饭的山民是否有新的运送工具,不用再这么辛劳。
现在回想起九寨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依然清晰在眼前。忽然明白,九寨沟的美景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也因为它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没有受到人为破坏,还有那些默默守护者的奉献,让这里的一切保持着最纯净的颜色。在这里你能真正体会到时光的慢速和温柔,也许,这就是人们心中向往的诗和远方吧,每一处都让人沉醉,流连忘返。
(于2025年8月24日)
【作者简介】:

陈红,笔名:一叶红尘,医务工作者,喜爱诗歌和歌词创作,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秘书长,丝路文化院副秘书长,《丝路诗刊》副主编,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半朵中文网特聘高级专栏作家。近年来开始诗歌创作,先后发表300余首诗歌,创作歌词20多首,诗歌散见都市头条、人民视频网、腾讯,网易、翰墨网、美洲文旅、海外华英、顶端新闻网媒,陕西工人报,华商报,三秦都市报,陕西诗歌、奔流杂志等,均有刊发,深受读者和听众喜爱。诗歌《敦煌灵思》荣获首届王维诗歌奖”银奖“,诗歌《望北戴河》荣获“华夏文豪杯”当代名家荣誉榜百强榜年度大赛“金笔文学奖“,诗歌《我们与春天相约》荣获第三节丝绸之路优秀作品奖,诗歌微视频《走进长安》荣获首届华语诗歌微视频大赛二等奖,诗歌《宾川的红色记忆》荣获纪念红军长征89周年诗歌征文大赛“金奖”:诗歌《回望延安》荣获纪念红军长征90周年征文大赛“二等奖”:诗歌《大雁塔》荣获阿联酋迪拜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诗歌节“银驼奖”;诗歌“无声的哭泣”荣获第七届星际诗人组织颁发的全球“十佳新锐奖”,荣获第七届仓央嘉措诗歌节“十佳诗人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