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02

那山那水那人
王方诗
1975年夏,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子弟学校任教。从省军工局拿到派遣证,我们准备乘坐公共汽车去厂里报到,军工局招待所的领导说,你们带着这么多行李,去长途汽车站乘车很不方便。正好,今天你们厂有车过来,明天你们就跟着车一块走吧。于是,第二天我就被倪师傅开着一辆军用大卡车从省城一下子拉到了沂蒙山区,使我这个从没见过大山的人真正认识了山。
我的家乡地处丘陵,有山,但很小,像一个个的馒头饼子,还称不上山。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山,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我惊叹于天公造物的大手笔,让群山这般巍峨,这般壮观,且绵延不绝,山连山,山碰山,山上有山,山外有山,真是一片山的海洋、山的世界,骄傲的人类和这山比起来,简直是太渺小了。
让我更深地了解山的是我的一个前辈师兄,他是山东师范学院毕业分配来的,比我早来这里五年。他告诉我,这山是活的,是有灵性的。见我一脸茫然,他又说,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这里的山比较年轻,正处于青春期,还在不断地生长。而从艺术家的眼光来看,这些山又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特点。我不解的问,不都是山么,有什么不同啊?他灿烂地一笑,说,你没有仔细看,所以认为都一样;可你要认真地看一下,就大不一样了。他指点着群山对我说,这山上面的道道多着呢,你看,这上面尖的险的叫峰,这圆的峻的叫崮,这连接山与山的平的叫梁,这山下有沟深的叫涧……我这才恍然大悟,怪不得这里的山名千奇百怪,有飞来峰、孟良崮、西梁、东涧什么的,原来有这么多道道啊。
于是,我就在这位师兄的引导下去探索山、研究山、认识山。在我们的宿舍后面,就是一座小山,山不高,一条小路蜿蜒曲折可上山顶。每天早上,我们都要爬上这座小山,然后欣赏着山的美景缓缓而下。日出是看不到的,因为山里的日出总要比山外晚一个多小时,都是等我们上班以后才能见到太阳的。有一个星期天,我们发誓要去看日出,就翻过这座小山继续往上爬。其实,这座小山的整个山脉都在一座大山的山腰上,我们翻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头,终于来到了这座主峰的下面,仰首望去,那主峰好高好险啊,在一片茂密的树林后面,是又陡又滑的峭壁,间或有条条竖沟塞满了杂草树木连到峰顶。那时我们都年轻,是响当当的血性男儿,有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不知是谁的提议,我们竟忘情地顺着竖沟往上爬,从这条竖沟折到另一条竖沟,折来折去,手攀脚蹬,竟一股作气爬到了半腰的一条山路上。这条山路是放羊人的走道,很少有人爬到上面来,当我们上来的时候,正碰上一个壮年的放羊人走过来。他奇怪地问我们,你们怎么上来的?我们骄傲地说,就从这儿爬上来的啊。他疑惑地撇了撇嘴,说,你们可真够大胆的,前天在这儿还摔死了一个放羊的呢。我们惊讶得张大了嘴,这才顾得往我们爬山的路线瞅瞅,这一瞅不要紧,吓得一个个闭起了眼睛——哦,你知道万丈深渊吗?那大概就是指这儿了。
那天的日出我们没看成,却留下了一生的后怕,就是现在我们几个凑在一起说起来,还是一样的心悸。就从那一次,我才真正认识了山的深邃,山的伟大,山的险要,山的宽厚,理解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哲理,才能够做到这一生都不骄傲、不自满,永无止境。
让我认识山的还有我的一个同事,他是本地人,家就在山的背面住。我们厂内通到外边都修的柏油公路,顺着山脚蜿蜒而行,平坦得很,可他从不骑自行车上下班,都是翻山而过。我们问他,他总是笑而不答,等我们有一次到他家去过,才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原来从我们单位到他们家,徒步翻山只需二十来分钟,而骑自行车却要一个多小时,真是对面能说话,相逢得半天,一点不假。
在山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说春日的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秋日的满山果香、丰收景象,冬日的白雪皑皑、寒风怒号,单说夏日的山高水长、消热解暑、旅游圣景就是山外边所不能企及的。
说到山里的夏天,就不能不说山里的水。山里小溪颇多,随山脚蜿蜒而行,一头牵着大山的心脏,一头连着外面的世界。平时,山里的小溪是娴静的、就像待字闺中的姑娘,温柔可人。下班后或星期天,我们在小溪中玩耍嬉戏,逮螃蟹,捉小虾,溪水清凉,沁人心脾,那种赏心悦目,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不身临其境是万万不可想象的。特别是在溪中洗衣服,搬一块石头坐着,再搬一块平面的石块放在面前,挽起裤腿,两脚伸在水中,从水里捞起衣物在上面搓洗,肥皂沫随水而流,洗得又快又干净,洗好的衣服铺放在周边的大石头上晾晒,很快就干了,那整个过程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夏天多雨季节,山上的水汇流而下,群山到处挂起瀑布,水气蒸腾,云山雾罩,形成难能可贵的自然景观,让人恍然如屡仙境,赞叹不已。
不过,山里的水也有不温柔的时候。如遇山洪爆发,小溪就会变成大河,像暴怒的雄狮,挟风裹浪,汹涌澎湃,完全变了一副嘴脸。记得那年一场暴雨过后,山水裹着碌碡大的石头,一泄而下,冲坏了两岸石坝,冲垮了河上石桥,冲毁了岸边粮田,把农家的耕牛都冲走了,让人们切实见识了这种自然力量的粗野和疯狂。当然,这只是极个别的现象,大多数的时候,山里的水总是潺潺地流着,驯服得如同家养的猫儿狗儿。
壮丽的山水滋养哺育了一方善良的人。在我们的厂区里面,包纳着三个小山村,村民就和我们杂居而处。山里的人延续着前辈的为人之道和生活习惯,憨厚、朴实、好客,把客人看得比家里人还亲。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村民家里去,每次他们都是把留着过年过节的茶叶山果拿出来招待我们,把椅子凳子用袖子弹了又弹,把茶碗用擦脸的手巾抹了又抹,恐怕客人嫌不卫生。那种好客礼让态度,热情得我们几乎受不了。
或许受山民的影响,我们厂里的职工同事之间也亲热得像个大家庭。我们厂是个大厂,光职工就有两三千人,连同家属总共四五千人。我们厂的人来自全国各地,北到东北,南到四川,北京、上海、重庆、济南、青岛各个大城市的人都有,大家五湖四海地凑到一起,虽然说起话来南腔北调,各地方言都有,颇为热闹,但大家安然相处,彼此如同一家人。
我们厂的车间大都在山洞里,离家较远,谁家的孩子老人生病长灾,左邻右舍的帮忙照顾是常事;谁家的亲戚家人来了,主人不在家,准保有人请到家里,管茶管饭,绝对不会晾在大门外边;谁家有个什么事儿,同事邻居之间互相帮忙,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就是阴天下雨,晾在露天的衣服被褥,你绝对不会担心淋湿,准有人会给你收起来,晾干叠好,给你送到家中……这不是谁提议的,也不是谁发动的,而是人们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风气、一种氛围,如果谁不这样做,那他就不是山里人,他在那种环境下肯定是一天也呆不下去。
我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被感染着,它烙印在了我的心灵里,融化在了我的血液中,使我定格在了这样一种思维里,影响着我一生的思想和行动。
一转眼离开山区已经几十年了,这些年来,我时刻不能忘记在山区工作生活的那段时光,常常怀念那段给我朝气、给我灵感、给我乐趣、给我温馨的山中岁月。
哦!萦绕在我心中的那山、那水、那人哟。
作者简介
王方诗,字季唐,笔名方媛,号鲁山居士,1954年1月出生,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人,大学中文系毕业。从1975年开始在国营976厂职工子弟学校任中学语文教师,1988年调到淄博市临淄区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系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协会会员。自小喜爱文学,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常有作品散见于报刊,在《新聊斋》、《时代文学》、《金山》、《人民权利报》、《淄博日报》、《淄博晚报》、《音体美报》、《半岛环境报》等报刊发表作品数十万字,另外发表齐文化研究文章、专著上百万字,有作品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淄博文学作品选》。出版有长篇历史小说《灌园记》,小说散文集《山风》、《青青菜》及《齐文化研究文集》共四部。
链接: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征文和征物活动的启事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