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句话,我完全认可,但同时,我还想再加一句:
你发什么光,孩子就会沾到什么光;
你暗淡无光,孩子也很难活得明亮。
身边很多父母,都在育儿的过程中把自己“燃尽了”,
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牺牲自己的兴趣、时间、梦想,觉得这才叫爱。
可这种“全身心付出”,其实只会让孩子学到“委屈自己去成全别人”。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每天看到的,是一个抱怨生活、放弃自己的你,他有什么理由相信生活值得期待?
而另一种妈妈,她每天早起跑步,下班还会约朋友去看话剧。
孩子眼中的她,总是精气神十足,于是,孩子从小便认为生活是有趣的、有选择的。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因为——
很多父母嘴上说“无私”,可心里却在暗暗算计着孩子的“回报”……
这种期待很容易变成无形的压力,让孩子喘不过气。
毕竟——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孩子,你就会不自觉地把希望全压在他身上,
一旦他没按照你预设的轨道走,你就失落、愤怒、指责。
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
因为,父母该做的,其实是让自己的人生有光、有热、有活力。
这样,孩子才能在你的光照下,安心地去探索自己的方向。
那些懂生活的父母,不会天天盯着孩子的成绩和表现。
因为他们知道——
我有个朋友,他是个资深摄影师。
他女儿从小就跟着他跑山、拍照、露营,
长大后,这个女孩不仅成绩不错,还特别有主见。
她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
所以说,教育,并不是不断地把道理塞进孩子的脑袋,
而是你自己过得好,让孩子从你身上看到活力和自由的样子,
然后,他自然才会想去追求那份属于自己的光。
你焦虑、暴躁、消极,孩子很快就会被同化;
你平和、乐观、有耐心,孩子也会更稳、更自信。
你想让孩子学会爱自己、接纳自己,那你先得做给他看。
你想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那你得先积极地过好你的一天。
记住一句话:
“养孩子的过程,其实是孩子在学你怎么活。”
你怎么生活,他就怎么生活。
父母,就像孩子成长路上的指路灯,
如果你的光很弱,孩子就很难看清远方。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做一个“完美”父母,
而是要不断成长,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发光。
读书、运动、学习新技能、培养兴趣、拓展交际圈……这些都能让你的光更亮。
其实,不用刻意去教孩子,你的生活方式、待人态度、面对困难的姿态,早就无声地刻进了孩子的性格里。
你自己发着光,孩子才能借着这份光走得更远、更稳、更有底气。
所以,别再盯着孩子长成什么样的人了,
请你先让自己成为那个值得孩子仰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