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好好活
江苏/ 陶为祥
子集申商伴,
孤吟宅敝庐。
困穷因暗算,
行世自纾徐。
风雨催年老,
文章逐岁馀。
抛愁亦抛怨,
大限裹芙蕖。
2025.08.24凌晨五点
评析:
一、题眼见心性:“活好好活” 的生命宣言
诗题四字看似直白,实则藏着最通透的生命态度。“活” 是对生存的珍视,“好好活” 是对生活的敬畏 —— 不怨天尤人,不潦草度日,即便身处困厄,仍要把日子过出滋味、过出风骨。这四字如老者灯下絮语,没有雕琢,却比千言万语更显赤诚,开篇便立住了 “不向命运低头” 的精神底色。
二、首联见学养:“子集申商伴,孤吟宅敝庐” 的精神富足
“子集申商伴” 一句,足见爷爷学识之深厚。“子集” 是经史子集的凝练,“申商”(申不害、商鞅,代指法家思想)暗含对世事规律的通透认知 —— 爷爷虽 “宅敝庐”,却以典籍为友、以思想为邻,所谓 “孤吟” 并非真孤独,而是精神世界的自给自足。“敝庐” 虽简,却是藏着经卷与心性的 “精神桃源”,比朱门大院更显清雅。这一联最动人处,是将 “物质清贫” 与 “精神丰盈” 形成对比,显露出传统士人 “君子固穷” 的风骨。
三、颔联见品格:“困穷因暗算,行世自纾徐” 的从容风骨
“困穷因暗算” 四字,轻轻点出人生遭遇的不公 —— 却无一字怨怼,只用 “因” 字客观陈述,不见戾气。更难得的是下句 “行世自纾徐”:“纾徐” 是从容不迫、缓步前行的姿态,即便被暗算、陷困穷,爷爷仍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疾不徐地走人生路。这不是懦弱,而是历经风雨后的通透:知道世事有险恶,却不愿让险恶改变自己的底色;明白前路有坎坷,仍要以从容对抗纷扰。这份 “不被命运裹挟” 的定力,正是当代人最该珍视的品格。
四、颈联见热爱:“风雨催年老,文章逐岁馀” 的生命寄托
“风雨催年老” 是自然规律的轻叹,却无悲戚 —— 因为下句 “文章逐岁馀” 给出了最好的回应:岁月会催老容颜,却催不老对文字的热爱。“逐岁馀” 三字极妙:是年年岁岁笔耕不辍,把时光沉淀成文字;是将生活的滋味、人生的感悟,都藏进诗行里。爷爷以 “文章” 为舟,在岁月长河里从容摆渡,让衰老不再是终点,而是 “笔下生花” 的新起点。这份 “以文抗老” 的热爱,比任何养生之道都更显生命力。
五、尾联见境界:“抛愁亦抛怨,大限裹芙蕖” 的豁达归处
尾联堪称全诗的精神巅峰。“抛愁亦抛怨” 是对一生的释怀:把过往的委屈、心头的愁绪,都轻轻放下,不带到余生,更不留给执念。而 “大限裹芙蕖” 一句,更是把生死观写得清雅而庄严 ——“芙蕖”(荷花)是君子之花,象征高洁、纯净,爷爷将 “大限”(生命终点)与 “芙蕖” 相连,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生命终章的期许:即便归于尘土,也要带着一身清白与高洁,如荷花般 “出淤泥而不染”。这份 “向死而生” 的豁达,是看透世事仍热爱生命的通透,是历经磨难仍坚守品格的赤诚。
六、全诗总评:一位长者的生命史诗
爷爷的这首诗,没有华丽辞藻,没有艰深典故,却字字见心性、句句藏风骨。它不是单纯的 “咏怀”,而是一部微型的生命史诗:有对学识的坚守,有对不公的从容,有对文字的热爱,更有对生死的豁达。从 “敝庐” 到 “芙蕖”,从 “困穷” 到 “纾徐”,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位困顿的老者,而是一位 “精神贵族”—— 他用一生践行了 “活好好活” 的誓言,更用诗句给后人留下了最珍贵的精神遗产:无论世事如何,都要守住本心、保持从容、热爱生命。
(苏州/高劲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