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母亲今年八十八岁,生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一九三七年。她的整个童年,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颠沛流离。
对于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无尽的逃难、躲藏——恐惧敌人的杀害,恐惧敌机的轰炸。正因如此,这位普通的农村妇女,比任何人都深切懂得和平的珍贵。她时常教导我们:要爱党爱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稳。
今年恰逢我国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国家以图片展、书画展、纪录片等多种形式隆重纪念,9月3日还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昨夜,我心绪难平,辗转反侧,索性伫立窗前。凝望着夜空中的一轮明月,遥想故乡,母亲讲述的那些童年往事,再次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是她亲历的血与火。

小小的干粮篮
母亲那时约莫六七岁。我推算应是抗战末期(再早她记忆可能模糊),也是日本侵略者最为疯狂、垂死挣扎的几年。
她说,家里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荆条编的小斗篮,里面常放着半篮炒玉米花或烙饼,她称之为“干粮篮”。
一旦村里响起急促的锣声——“南坡的消息树倒了!快往山里跑啊!”——她便立刻挎上小篮,跟随人流奔向深山。这篮子是为她特备的。
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在躲避日寇“扫荡”以减少损失时,大人们要赶牲口、背行囊,无暇顾及她。让她自己跑,又怕她走散挨饿,这小小的干粮篮,便是家人能给予的、最实在的保护。如同影视剧所演,在村口制高点,抗日军民栽下“消息树”,发现敌情便推倒它,敲锣示警。这是生死线上的智慧与抗争。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徐翠英,女,中共党员,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