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
——《渴望生活——梵高传》读后感
陶玉山

这是一部以有“疯狂的天才”之称、生前潦倒,死后殊荣的荷兰著名画家文森特·梵高生平为线索的传记小说。作者欧文·斯通通过细腻真诚神奇的笔触,全面展现了梵高追求和探索艺术的过程,以及他悲惨而成就辉煌的一生。这部书不仅是对梵高生平的详细记录,更是对艺术家内心世界和创作过程的深刻披露。其艺术魅力随着时间流逝更加光辉灿烂,魅力无限。
“痛苦便是人生。”这是梵高临终遗言,也是他短短三十七年一生的真实写照。只要我还记得你,你就会活在我的笔下故事里,你就永远活着。总有一些东西,要用消失来证明它的珍贵。仔细阅读这部以梵高书信、日记,和作者亲身采访有关人士为主要材料来源写就的书,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用自己的笔写出了梵高的魂。让我们明白了尽管梵高在艺术上是一个创造精神的圣人,在生活中他却是像一个智弱的残者。阅读这部书的过程,就是感受梵高那高尚纯洁的灵魂的过程。梵高的经历过往,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懂得越多,能懂你的就越少;真正让我们变成熟的,不是年龄而是经历。作者富有真情实感的朴实生动的文笔,让我们读起来像呼吸一样自然,读着读着,共鸣常常犹如潮水一般涌来;一些细节,在阅读时时常会令人动容,打动人心,震撼心灵,甚至哽咽无语,久久难以自已。作为一个喜欢读书的人,能这样为一个书中的人物而感动,是不常有的事。尤其感人至深的是梵高在逆境绝望中如何执着地寻找自己的艺术语言,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情感,由此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部书揭开了梵高短暂又传奇一生的神秘面纱,不仅揭秘他的艺术成就,更深入地挖掘了他的日常生活、心理、情感和精神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不乏七情六欲的梵高。并通过梵高的家族史,告诉我们他自杀的间接或客观原因。通过阅读,我们得知生前的梵高可以说是吃够了人间苦头,要不是他的坚韧不拔,要不是他有一个弟弟提奥的倾力相助,他是否能坚持下来塑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真的是个难以判定的未知数。看完之后,给心灵带来的冲击和震撼好久平复不下来。
梵高短短的十年艺术生涯,据不完全统计,创作了大约1700余幅包括油画、水彩画和素描在内的画作,而存世的仅有120幅左右。他三十七年短暂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出生、绘画、死亡。他的弟弟提奥是在他背后一直在精神和物质上默默支持鼎力扶助他的人。甚至可以这样说,没有提奥,就不会有梵高。因为梵高除了会画画、看书、思考,根本没有一丁点生活能力。提奥定期给没有经济来源、生活窘迫的梵高汇钱,让他能够在满足吃饱的前提下继续从事自己钟爱的绘画创作。而梵高每天夜间在绘画之余不断地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弟弟自己创作的过程以及提高收获,倾诉自己只有在辛勤绘画时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还有对生活的信心或绝望……这些书信,让我们在感动、唏嘘、感叹之余,真正知道了表达不出来的情绪才是真正的压抑。有一种累,无人可说,无人可懂。也许梵高早就意识到了破碎会带来快乐,可以让自己不再绝望,于是,他选择了离开,一次不行,再来一次……1890年,梵高在他心爱的麦田里开枪自杀。 梵高自杀后的六个月,提奥在对哥哥痛苦的思念中带着无限的悲痛黯然走了。“你离开之后,风都变得有点冷,可我还是喜欢站在你曾经站过的地方”……
这部书不仅是对梵高艺术成就的高度赞美,更是对其追求探索之路的深刻展现。作者运用大量的实例带领我们读者进入梵高的内心世界,感受他的热情、痛苦和孤独。在梵高悲惨而辉煌的短暂一生中,让我们身临其境一样看到了他对艺术的无尽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的交织。“我画太阳时,要画得让人感觉到它以可怕的速度运转,它发射出来力量、无穷的光波和热波;我画麦田时, 要人们感觉到谷粒中的原子在生长,爆裂;我画苹果时,要人们感觉到苹果中的液汁溅到皮肤上,果核中的种籽在往外钻向开花结果。”梵高这样写道。读他的文字,竟是那么喜欢,仿佛有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唤起生命深处的基因密码。这部书中类似的文字不少,好多富有哲理,让人看了不仅喜欢赞赏,更是值得思索回味。让我们由衷感到《渴望生活》不仅是对梵高一生的致敬,也是对所有在追求梦想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跋涉者的鼓舞与鞭策,使得人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不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追逐!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这是梵高临终前写的一句话。这位杰出艺术家的一生充满了挫折、误会、轻视和不被理解。他的绘画作品在生前不但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卖出一幅都十分困难,他活着的时候,仅仅售出一幅名为《红色葡萄园》的画作,其余的都有弟弟提奥收藏。“你的作品差点儿就能卖出去了,但是……”类似这种事情多得让梵高都有点麻木了。就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左右的事情太多了,无能为力的时候太多了。但他不为所动,更不追逐迎合时尚潮流,始终矢志不移地坚持自己的艺术追求,从而画出了后来价格惊世、影响深远的《向日葵》《鸢尾兰》《播种者》《星月夜》《麦田上的鸦》《割耳朵后的自画像》等传世巨作,成为不朽大师。自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始,世界著名企业财团都以拥有一幅梵高的绘画来展现自身雄厚实力,这使得他的绘画名气大增,价格几乎呈几何级数上升。他创作于1887年夏天的《停泊的船只》这幅画在2024年佳士得香港拍卖中以2.5亿元港币这一惊人的天文数字成交。梵高的成功充分说明了罗素所说的这句话的正确:“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经是独特的看法。”
这是一本即使再重新读一遍,还是会被震撼和感动的书,每次看完,内心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总会有新的启发与感悟。“最能打动读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艺术成就和辉煌,而是他们追求和探索的过程。”作者如是说。只要你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而梵高的故事告诉我们,吃苦,是一个艺术家成功不可回避的必经之路。日子再难,也得过下去,心不能先垮了。“厄运助成功一臂之力”不应该只是一种希望。只有坚持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会有生活的勇气。独处,不是孤独,而是一种自我对话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在独处中,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认清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在艺术上大胆创新,找到真正的自我。“有些人注定只是短暂地出现,但在心里却留了一生的位置。”梵高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尼采说:“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泪奔跑的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不遗余力。“我梦见我的画,然后我画下我的梦。”对于梵高来说,绘画不仅是一种视觉的练习,更是他内心深处的梦想与情感的表达。梵高的画,不只是画像的呈现,更是灵魂在画布上燃烧的痕迹。每一个人都能看到梵高在艺术上的伟大,但极少人能知道他终极一生都想走出的孤独与挫败。他的原生家庭给他的一生带来无尽的痛苦。为他后来的精神崩溃埋下了种子。阅读了这部书,我们深深认识到梵高是一个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阅读思考的大写的人。可能我们一辈子也读不懂他,但一点不妨碍我们永远尊敬他。“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旅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乃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梵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一封信中这样写到,看到了,让人五味杂陈,不知说什么才好。由此联想到自己,有时候我们总是抱怨生活,抱怨自己,还总是认为生活对自己不公,可是,却不会身体力行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做点什么。到头来,一切尽在不言中,空悲切。天上尘,地上土,人生的历程就是一场长途跋涉。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人生不是游戏,过去了,就过去了,生命无法重来。只有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才能选择正确的道路。
“你是谁,取决于你的行动,而非言语。”人活着,总得有个盼头。我们唯一的悲哀,是生活在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人这一生,总有一些时刻你会觉得孤独、迷茫,不知所措,甚至说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怎么了。读书,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给我们一个不至于崩溃的理由。读书,不是逃避,也不是找借口,而是让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唯一感到困惑的人。当在字里行间读到别人的脆弱、勇敢和坚持,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情绪从不孤单。书籍帮助我们理清有些混乱的思绪,照亮那些没人懂的角落;也在不动声色中,治愈你我。
王尔德说:“当你感到沮丧的时候,最好的补药就是读一本好书。”经典永不过时。阅读的第一要义是喜欢。读好书让我们不再局限于狭小的世界,它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广阔的文化领域,其意义在心中建立起一个坚实的堡垒,来驱走迷茫,对抗苦楚。《渴望生活——梵高传》就是一本极为难得的、值得我们经常重读欣赏的好书。
人生有三晃: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没了。我已经晃了两下了,不能再晃了。该黄的都黄了,该凉的也凉了。秋天已经来了,就不要再想夏天的事情了。“意有所至,爱有所亡。”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如果没有一点爱好,又拿什么去治愈这疲惫又琐碎的生活。心有归处,何惧路长。所谓“归处”,从来不是指某个地方,而是内心的安定。文字从来不是轻飘飘的符号,它是前人踩过的坑,流过的泪,悟透的道。那些读过的文字,终究会变成脚下的路。这是《渴望生活——梵高传》一书中的梵高给我们的生活启示。
“阅读好书,就像是与过去最杰出的人物进行对话。”大哲学家笛卡尔的这句话可以说是说到我们心里了。那些读过的书,也许很多已经记得不是那么清楚。但当你阅读的书籍积累到一定量时,它们就像你身体的一部分,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呈现出来。窃以为,阅读《渴望生活——梵高传》的时候,同时阅读欧文·斯通选编的《亲爱的提奥——梵高书信选》,对全面认识梵高,真正理解梵高,由衷尊重梵高会大有帮助的。《亲爱的提奥》是梵高写给弟弟提奥书信的合集。那些长短不一的信,感情真挚,语言精美,富有生活哲理。梵高的人生观、艺术观、个人血泪交织的心酸史,集中反映在他给弟弟提奥所写的大量文学性极强的纪实书信中。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他们兄弟生死相依、荣辱与共的手足之情,梵高穷困潦倒而又顽强拼搏的艺术历程,还有他几次缠绵悱恻、不忍回顾的爱情经历,以及他和另一位艺术巨匠高更具有戏剧性的怪诞友谊;更可以欣赏领略到梵高精妙绝美的文笔,以及他读书之多,感受之深,独到的人生、艺术见解等。从而知道了梵高不只是独领风骚的绘画大师,其书写能力,尤其是语言文字水平也是不亚于一流作家的。这两部书同时阅读,互为补充,让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一个立体丰满、活生生的梵高……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