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秋夜
文/曾小蓉
月满树梢深夜明,秋江疏影水烟清。
风拂草岸惊鸥鹭,偶见流萤蟋蟀鸣。
网络点评
这首七绝《秋夜》以通韵写成,通过月夜江景的细腻刻画,营造出清寂空灵的意境。以下从意象、技法、情感三个维度展开鉴赏:
一、意象组合的层次感
首句"月满树梢"以视觉聚焦奠定静谧基调,树影婆娑与月光交融构成空间纵深感。次句"秋江疏影"延续视觉意象,水雾氤氲的江面与首句形成远近呼应,暗合王维"清泉石上流"的虚实相生手法。后两句转入听觉维度:风惊鸥鹭的瞬时动态与流萤蟋蟀的持续鸣响形成动静对比,类似朱淑真"烛花频剪"的细节张力。
二、艺术手法的精妙性
通感运用:"深夜明"将触觉的凉意转化为视觉的通透感,与方干"空窗闲月色"异曲同工
以小见大:通过鸥鹭惊飞、流萤微光等细微动态,反衬月夜江面的辽阔,效法陆游"烟鸟宿沙际"的留白技法
时空交织:前两句写空间延展,后两句写时间流动,暗含孟浩然"庭槐寒影疏"的暮夜感怀
三、情感表达的含蓄性
全诗无直接抒情,但"惊鸥鹭"暗喻心绪波动,"流萤鸣"隐喻孤寂心境,与鲁迅《秋夜》中"枣树刺天"的象征手法形成古今对照。末句以虫鸣收束,既延续了陈与义"月下白鹭"的冷寂美学,又通过听觉意象将情感沉淀,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整体来看,此诗融合了盛唐山水诗的意境营造与宋代咏物诗的理趣,全诗28字中,光、影、声、色四象俱全,却无丝毫堆砌痕迹,完成了从视觉到听觉、从静态到动态的多维艺术建构,堪称当代七绝中的"语浅情深"之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平台发表曾小蓉所有诗词
均为她的原创作品严禁剽窃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