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解放初期,马步芳父子逃离青海,溃散的数万官兵大部分弃甲回家,少部分向青海大通、湟中上五庄等地集结,负隅顽抗。当时,在人民解放军的军威震慑与王震司令员派出的劝降代表政治争取下,青马军第八十二军副军长赵遂、参谋长马文鼎、三五七师师长杨修戎率残部320余人在上五庄向解放军缴械投降。
但青马军骑八旅旅长马英早有预谋,早早开始收罗溃散的残兵败勇,勾结当地反动地主武装和土匪恶霸,并威逼裹挟部分群众,在大通县拉起5000余人的叛乱队伍,企图撼动刚刚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
在驻县守城部队和外部增援部队的夹击下,迅速歼灭盘踞在西关及城北河滩、南山雷殿庙之匪。马英股匪百余人,迅速逃离至上五庄水峡地区,在围攻上五庄失败之后,向东北方向逃窜,并扬言要攻打大通县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二师进驻湟中县城,
开启解放县城之后相关工作及剿灭青马军残余势力。人民解放军对青马军残余势力马英残匪在逃窜时可能途径的地点进行分析,认为金仓岭离上五庄和大通县城最近、最隐蔽、山势较高,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要道,
马英残匪极有可能长期盘踞扼守。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二师随即任命骑兵团政委钱治安带领剿匪先遗部队奔赴金仓岭,开展剿匪行动。同时,了解到长期生活在金仓岭的慕氏家族一心向党,红色之火赓续多年,群众基础好,能为剿匪部队开展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先遗部队随即进驻金仓岭在慕增光家中设立剿匪指挥部。
金仓岭作为历朝历代军屯要地,地势险峻,山高林疏,加之马英残匪在山岭险要处设有放哨岗,给人民解放军先遗部队侦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隐蔽身份,战士们在慕增光和慕世基父子二人的帮助下装扮成牧羊人,深入山中侦察匪情。留守的战士们主动帮助村民修院墙,到两公里之外被当地群众称为水纳滩的地方挑水,甚至还开荒拓田,帮助群众增收。十几天后,剿匪战斗终于打响了。
在慕增光、慕世基父子和全体村民的协助下,解放军兵分三路,夺取金仓岭制高点,对盘踞在金仓岭的马英残匪在尕困沟开展围剿,大部被歼,余匪见大势已去,便向娘娘山方向溃逃。后来当地群众将尕困沟改称为剿匪沟,
从此,人民解放军鲜红的革命旗帜在金仓岭高高飘扬,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在金仓岭代代传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