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诗人童月亮老师的佳作:《新秋》「飘舞的剑」(8549辑)

新秋
文/童月亮
今日处暑今日还
明朝霜降明日盼
来日中秋黄灿灿
团团圆圆迎新年
Al评论
《新秋》一诗以节气流转为经纬,编织出一幅夏末秋初的时序画卷。笔者试从意象组合与时空张力两方面析之:
一、节气意象的蒙太奇拼贴 诗人刻意打破农历与公历的时间体系,将处暑(阳历8月)、霜降(阳历10月)、中秋(农历八月)三个本不连贯的时序节点并置,形成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这种时间跳跃性编排,使读者在“今日还-明日盼-黄灿灿”的快速镜头切换中,感受到季节流转的加速度,暗示现代人感知自然节律的特殊心理节奏。
二、圆形时间的哲学隐喻 末句“迎新年”的突然出现,构成全诗最大的时空裂隙。中秋与新年原本相隔四月,诗人却通过“团圆”意象将其焊接,构建起首尾相衔的环形时间观。这种处理既突破线性时间束缚,又暗合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春祈秋报”的循环宇宙观,使短短四句诗承载起从丰收期盼到生命延续的多重意蕴。
三、颜色词的情感投射 “黄灿灿”作为全诗唯一色彩词,兼具写实与象征双重功能。既如实描绘中秋月色与稻谷的双重金黄,又通过暖色系视觉冲击形成情感升温,为后续的团圆主题做好铺垫。这种用色彩驱动情感的手法,颇得民间歌谣“以景促情”之妙。
该诗最妙处在于用现代语言节奏重构传统节气意象:处暑的“还”与霜降的“盼”形成音韵上的勾连,而“迎新年”的突然收束又产生类似俳句的“切字”效果,在期待感达到顶峰时骤然截停,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空间。这种既植根民族记忆又充满现代感的时空处理方式,正是新田园诗值得探索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