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苏海军,编辑顾问范存宝)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随着体检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自己肺部出现了“小结节”。尤其在疫情之后,肺结节的检出率有所上升,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面对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科学应对?中医“君臣佐使”的配伍智慧与整体观思维,或许能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君臣佐使”:中药配伍的千年智慧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这是方剂组成的基本原则,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和《黄帝内经》。它并非简单的药物堆砌,而是体现了药物之间的主次、协同与制约关系: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是方中的核心。
臣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或治疗兼证。
佐药:或增强疗效(佐助),或减轻毒性(佐制),或反向调节以防拒药(反佐)。
使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引经),或调和诸药(调和)。
正如国医大师张伯礼教授所强调的,中医诊治必须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注重“因病、因证、因时、因人、因地、因药”的“六因”原则。每个人的体质、病因、病机都不同,因此治疗方案也应个体化,绝非“一颗药解决所有问题”。
二、肺结节:不必恐慌,需科学认知
肺结节是影像学上的描述,并非疾病本身。它可能是炎症后遗留、结核、良性肿瘤,也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现。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尤其是小于8毫米的磨玻璃结节,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中医认为,肺结节的形成多与气滞、痰凝、血瘀、正虚等因素相关,属“积聚”“痰核”范畴。治疗上需根据患者具体证型(如气阴两虚、痰湿阻肺、气滞血瘀等)进行辨证施治,或益气养阴,或化痰散结,或活血化瘀,而非千篇一律。
三、关于“二氢槲皮素”:理性看待其作用
近年来,“二氢槲皮素”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因其抗氧化、抗炎等生物活性受到关注。部分研究表明,它有助于减轻氧化应激、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反应,对维护肺部健康有一定辅助作用。
张伯礼教授在谈及中医药发展时曾强调:“辨证论治是常用方法,但不是唯一方法”,同时也提醒我们,规范的处方行为是中医学术素养的重要体现。任何健康干预都应建立在科学评估与专业指导基础上。
四、疫情后肺健康管理建议
1. 定期体检,动态观察:发现结节不必恐慌,遵医嘱定期复查CT。
2. 戒烟限酒,改善环境:避免吸入有害气体与粉尘。
3. 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情志调畅,作息规律:中医讲“忧思伤肺”,保持心情舒畅至关重要。
5. 谨慎用药,不盲从偏方。
中医之道,在于“调和阴阳,以平为期”。真正的健康之道,不在于寻找“万能神药”,而在于回归生活本身,顺应自然,辨证施养。面对肺结节等现代健康问题,我们应秉持科学态度,结合中医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手段,理性应对,方能真正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健康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