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营子村出发的“非常美”
——读《美丽查干湖》
文︱张秀枫
在燠热的酷暑中,收到顺富先生的新作《美丽查干湖》。在散发着油墨芳香的字里行间,似有富含水气的凉风阵阵拂过,使我精神为之一振;亦如行走在山荫道上,绿阴匝地,碧草连天,鲜花怒放,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令人驻足,令人流连。阅读中,我感受到作家在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时,通过圆润而精湛的艺术表达,再现了查干湖无与伦比的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丰饶之美、醇香之美、心灵之美、人性之美和语言之美。等等。
《美丽查干湖》重点描绘了12种动物和19种植物。作家长于敏锐的观察和细腻的描绘,把这些鲜活的物种写得维妙维肖,生动感人。在“动物画廊”里,无论是辛苦筑巢的燕子,还是“此起彼伏、歌声嘹亮”的青蛙;无论是陶醉于男女声二重唱的蝈蝈,还是改变了生命基因的雁鹅;无论是生性好斗的蟋蟀,还是知恩图报的大雁;无论是“朵朵白云一样”的绵羊,还是“空中王子”的蜻蜓;无论是机灵可爱的獾子,还是“水中贵族”的丹顶鹤;无论是昂首奔驰的红峻马,还是漂亮而神秘的火狐狸,无不展现了它们的独特与魅力,散发着生命的蓬勃葳蕤。
作家在描绘查干湖的“植物画廊”时,倾注了大量的笔墨和饱满的情感,其中既有我们熟悉的庄稼谷子等等,也有比较陌生的碱蓬草之类;既有油粮作物大豆等等,也有水果蔬菜白菜萝卜之类;既有树木和野生植物如芦苇等等,也有观赏植物如荷花之类;还有人类的朋友食盐亦登堂入室。在林林总总、蔚蔚大观的描述中,既展现了它们各自的美轮美奂,也散发着生命的韵味芬芳。动物也好,植物,都是鲜活的生命。作家不但写出了生命的价值,也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热爱、理解和珍惜。
湖水在低语,动物在吟唱,植物在诉说,而作家对查干湖的深情凝望,既可成诗,亦可成对生命之美的永恒礼赞。无数的动物和植物,一起沐浴着查干湖水的恩泽繁衍生息,又一起为查干湖回馈了色彩、歌声、活力和繁荣福祉,从而彰显了人类与动植物互相依赖、共生共长、和睦相处健康生态的真谛,谱写了生命之歌的嘹亮和美妙。
作品时时将叙事者“我”代入其中,显得更加真实可信,与读者产生了共呜和共情。作品还不时地穿插一些有关人性和革命的片断如青纱帐里抗日的热血故事等,不但为作品铺就了鲜红的底色,同时也增强了可读性。
作家在书中特别安排了一个专辑,细致而传神地描绘了查干湖的鱼,凡19篇。查干湖的鱼种类繁多,由于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肉质鲜美,质量上乘,誉满华夏,闻名中外,成为查于湖一张靓丽的名片。有意思的是,作家在将查干湖以鱼为代表的物产丰饶之美写得淋漓尽致的同时,还别出心裁地将各种鱼的烹饪技巧与众分享,细致如微并具可操作性。在这种“格致之美”的热气腾腾、活色生香中,使人的舌尖味蕾尽享感官刺激之美。有趣,有情,有用。
作家在全书中集中写了三个人物,朴实、善良、能干“家里顶梁柱”的大嫂,与“我”“感情最深”并影响了“我”一生的二哥,以及品德高尚的恩师“杨老师”。作家善于扑捉生活中的细节,在尺寸的篇幅中将人物塑造得形象饱满,呼之欲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父亲和亲切慈祥的母亲,虽未独立成篇,但在全书中时时出现,他们与作家一起心跳,一起面对人生,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令人印象格外深刻。
真水无香,大爱无形。作家笔下的人物虽寥寥数笔却形神兼备,共同奏响了人性之美的赞歌。
《美丽查干湖》的语言朴实而鲜活,澄澈而舒朗,色彩清淡而明净优雅,语感充沛而节奏婉转,仿佛碧波荡漾的查干湖水,亦似湖边沾着露水的青草野花,有一种自然之美。而生活化、口活化又是其鲜明的特色,读之顺畅,令人回味。别具一格的语言之美,使全书好 看而耐看。
此外,作家还以强烈的现实关怀和不懈的岁月回望,触摸了时间和空间的脉动。在《大桥》《春捺钵》中显示了时代之美和历史之美,在《冬捕》《金字招牌》中显示了劳动之美、文化之美和民俗之美。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金无足赤。我的一点困惑是,作家在尽情讴歌查干湖无与伦比的繁荣之美时,可曾注视过脚下土地的疮疤和时代的病灶,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人类的野蛮干预而使这片大湖丑陋地干涸从而伤痕累累?再如,在带伤的岁月里乡亲们不得不以榆树钱应对饥饿的煎熬时,他们真的能够“吃得就别提多香”吗?作家对写作素材当然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裁量,然而,在选择时似不应以牺牲作品的厚重感为代价。影评作家毛尖女士将其一本著作取名为《非常美,非常罪》,我喜欢并以为,“非常美”或“非常罪”不仅局限于对银屏故事的评说,其寓意和边界或更为深远和辽阔。借重名家重言,达我草根微意。如此而已。
顺富先生20世纪五十年代生于查干湖北岸的马营子村,“查干湖的一草一木,一个个发生的故事”他“都记得”。是啊,在岁月雨雪阴晴中,它们已经刻进了作家生命的年轮。作家满怀激情地通过流畅而克制的文字,在绵长的时间、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关照中,将查干湖的波光潋滟、家乡的阡陌烟火、生物的养育之恩以及苍生的悲欣交集,一一内化为善良、无私、奉献、平和、同情、谦恭、慈悲、勇气和力量等等人类的精神之美。从马营子村出发的美——物质的、精神的,植根于生活的沃土,没有终点,辽阔无边,将走进无数敏于感受的心灵。这种美是永恒的。
2025年8月9日写于长春
【作者简介:张秀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时代商家》杂志社编审。吉林省政协六七八届委员、时代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曾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钟山》《作家》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和文论等,结集出版有《孤独的石头》《走过从前》《坚硬的时光》等数种。作品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教材。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捷克和朝鲜语(韩国)出版,海外发行。进入21世纪后,加大对财经和历史的关注,撰写或主编有《财富的追问》《财富的激荡》《历史问题与问题历史》等数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