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邕江,水波轻漾,秋风裹挟着湿润水汽撑开了我午休朦胧的睡眼。我习惯性地刷了一下视频,正好与刘叶蔓那“蒙罗丽莎”般的油画封面相遇在回眸一瞬间,似醒非醒的我就这样进入了云海对尧湾的追逐中,且一点点地翻转到在金凤乡助学表彰大会上,新化县国仲茶业董事长、金凤乡中心学校老校长刘国仲发表“约等于”领导重要讲话的场景,如一种“宫阙星河种茶树,殿廷灯烛香天柱”的意境,进而幻化成我的无边思绪。
我依稀走在了穿越时空逶逦斗折的尧湾,好像横跨在善溪江与鸾凤山的峡谷之间,国仲老爷子修缮的木质廊桥以及他的“苗瑶府”,似乎已连接起现代与远古的千载文明,守望那沧桑风雨里不知多少个晚霞与黎明。其弯弯山道,仿佛一幅撒开罩住瑶人土灶的丝网,“静”写着一卷春夏秋冬和风霜雨雪的“茶书”,“敬”载着一山“翰”来“薯”往而绵延起伏的“茶经”,“净”濯于林涛喧哗而雾霭升腾的轻纱“茶谱”。
其“静”“敬”“净”《三个ing茶论》,之所以缠绕林间而盈满山谷,之所以紧贴崖壁而拥堵峻岭,之所以峭山相映成趣而置身烟岚之间。因有腾云驾雾和高低错落的风姿引领着他迈向尧湾的未来,因只有金凤这山这水这风光,才会孕育出精臻剔透而又玲珑曼妙的“柳叶眉”,也只有这里才会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天动地的上下求索,使蜜香与清芬在袅袅升起的轻烟中“叶蔓”如诗。
在新化乃至在娄底,也许只有刘国仲对《茶经》情有独钟。他说,茶种、茶采、茶制、茶煮、茶器、茶艺、茶俗等“八个”茶事活动,都可在《茶经》中找到“来时路”。国仲老爷子做茶无一不按《茶经》简约恬淡的人生智慧来践行产业理想。他常说,茶通过眼耳鼻舌身的全维感知,融润于饮茶人的生命肌理与精神世界,并在饮茶体验中生成脱尘超绝的生命境界。
国仲老爷子用他的实践告诉人们,茶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山珍“嗨味”,能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生命健康之真、人间烟火之善、生态自然之美的物质与文化载体,饱含着人类现代性症候破解的良方。特别通过“千百次、千万次”地饮用“柳叶眉”,实现重塑人的“审美”心灵,以“审美”的方式发现生活日常的华美与崇高,进而实现“茶马古道”的精神气象。
因为茶园中,仍有禅意在。“一片叶,弯月形;长风吹露半山腰,满蔸葳蕤芽苞灵。云雨雾霭下,蜜香油然凝。风回尧湾诗意定,滴滴入梦晶莹中。”
对于“柳叶眉”,刘叶蔓似乎习惯了从山顶筛下的蝉声伴着星星点点的绿荫,习惯了善溪江边此起彼伏的蛙鸣虫唱送来的阵阵晚风,习惯了不知不觉间长沙秋日喧嚣的趋于平静,好似少女一个转身就有了“妩媚动人”的感觉。(杨建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