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教育的浩瀚书海中,我有幸拜读了《三标课堂》,犹如在迷雾中寻得了指引方向的明灯,对三年级数学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那句“三流教师教知识,二流教师教方法,一流教师教思想”,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对传统数学教学的固有认知,让我深刻意识到:数学课堂不应是单调枯燥的题海训练场,而应成为学生主动探索未知、快乐成长的绚丽舞台。结合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以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对数学教学展开了如下深入思考。
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让教材变身学材
在三年级数学教材里,“两位数乘一位数”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以往,我常常直接向学生讲解竖式计算法则,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练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在学习了《三标课堂》后,我开始思考如何将教材转化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材。课前,我让学生用小棒摆出 12×3 的过程,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乘法的意义。课堂上,我组织了“生教生”的活动,让学生们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摆法和思考过程。然后,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方法,更深入理解了算理,真正实现了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践行“三标”理念,让目标贯穿课堂始终
“三标课堂”提出的“目标设置、达成、反馈”,为数学课堂构建了一个清晰而有序的框架。在“认识面积”这一课中,我进行了如下精心设计:
目标设置:开启认知之门
通过让学生摸一摸课桌、比一比课本封面,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面积”。这一环节就像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认知面积的窗户,让他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初步感知面积的概念。
目标达成:探索知识奥秘
分组让学生用正方形纸片测量课桌面大小,鼓励他们使用不同数量的纸片,如 10 个大正方形或 20 个小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发现测量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引发“统一单位”的思考。这一环节犹如一场探索知识奥秘的冒险之旅,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目标反馈:检验理解程度
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如何比较黑板和教室地面的面积。通过学生的表述,我可以检验他们对面积概念的理解程度。这种设计巧妙地避免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低效模式,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三、运用激励技巧,呵护数学学习热情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书中提到的“激励学生的 38 条技巧”犹如一把把神奇的钥匙,为我打开了激励学生学习的大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我班有个学生总是害怕做错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在他做对一道难题后,我特意让他在全班展示解题过程,并真诚地说:“你看,只要敢尝试,就能成功!”这句话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心中自信的角落。现在,他不仅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会热情地帮同学讲解思路。在“年月日”的教学中,我运用了“授权激励法”,让学生制作“生日日历”,负责记录全班同学的生日。为了做好这件事,学生们主动钻研大月、小月的规律,甚至发现了“2 月的特殊性”。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远比被动接受知识更有效,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当然,这 38 条技巧我还有很多没有完全掌握,接下来我将继续深入学习并积极实践这些方法,逐步提升教学效果。
四、践行“五自”理念,培养数学素养
“自觉、自信、自主、自立、自强”的“五自”理念,与数学学科强调的“独立思考”不谋而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我在作业设计中尝试了“分层任务”:基础题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题鼓励学生挑战自我,突破思维局限;拓展题(如“用长方形纸折出 1/4”)则留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个学生为了折出不同的 1/4,反复尝试了 6 种方法。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正是数学素养的生动体现,让学生在探索中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三标课堂》后,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关注“教了多少”转变为关注“学会多少”。我真正领悟了“优质的课堂是每一个学生的课堂”的深刻内涵。未来,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新课堂理念,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品味“独立、高效、快乐”的滋味,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数学光彩。
作者:王乐(德州天衢新区东七小学)
青力点评
王乐老师的文章紧紧围绕《三标课堂》对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启发展开,真挚且有深度。作者结合实例,从教材运用、“三标”理念践行、激励技巧运用到“五自”理念落实,展现了教学观念从“教知识”到“育素养”的转变。案例具体可感,如“两位数乘一位数”教学的革新,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让数学课堂从枯燥训练场变为探索乐园,体现了教育者的思考与成长。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