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脉?
作者:路逸
麻栗坡——中国西南一个与越南北部接壤的边陲小城,因1984年著名的“两山”(老山、者阴山)拔点作战而名扬天下。时隔近四十余年,麻栗坡因其境内的老山、者阴山、扣林山、八里河东山等战场原址和麻栗坡烈士陵园、老山作战纪念馆、老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天保中越国门等景点,成了名副其实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
其实,在麻栗坡的边境线上,还有一处最为神秘,也最不为人知的景点。那即是位于老山东面的1175.4高地与其北侧无名高地构成的“英雄山”。 如果恰好碰上天高云淡的日子,站在船头街上(当然最好的观察点应该是国门脚下的261(1)号界碑处)仰起头往东北方向看去,如果细心一点,你必会惊讶地发现:1175.4高地北侧的无名高地酷似一个戴着钢盔的“战士”的头颅。“头颅”的最高处,是“钢盔”略为翘起的沿。往南偏下,即是他的脸部,山涯上几株伸展开来的小树,是“战士”浓浓的“睫毛”。 “下颌”处稍显高,那是“钢盔”的“带扣”。“下颌”与1175.4高地之间的山谷,可以看成是他的“颈部”。再往南,是1175.4高地主峰,那是“战士”的胸部。是的,它是显得高了一些。如果你有过当兵的经历,应该知道那是挂在“战士”胸前的弹匣和“战士”紧握钢枪的双手。再往南,就是“战士”的腰身了。 其实,这座英雄山的制高点——1175.4高地,正是80年代“两山”作战时期久负盛名的“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当时,作为老山的侧翼,该地域战略价值非常重要,但作战环境却非常恶劣,敌情威胁特别大,气候极为炎热,饮用水尤其缺乏。就在这种情况下,我参战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同仇敌忾,始终像钢钉一样守在阵地上,并对敌实施了坚决有力的回击,有效维护了国家尊严,为我军取得“两山”作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贡献。 “也许我长眠,再不能醒来,你是否相信我化做了山脉,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我想,此山必有魂,那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铁血军人之爱国忠魂——纵然倒下,也要化做群山界碑,阻敌于国门之外。
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看见很不太平的世界,真希望这座英雄山能勾起人们更多的关于共和国历史上那段堪称经典的回忆和对和平问题的思考。
雨打芭蕉点点声,风舞木棉乱纷纷;谁说边塞无胜境,扫尽狼烟皆是春。且把这首名叫《最美边塞》的小诗作为这座雄山的注脚吧!
(作者系西畴县人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