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里,我沉浸于“三标课堂”的研读之中。其“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的核心逻辑,以及“个体—对子—小组—班级”的四层建设体系,宛如一道强光,毅然穿透传统教学的重重边界,为我这个即将引领学生步入六年级的语文教师,照亮了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革新之路。
一、课堂重心:从“教”到“学”的深刻觉醒
三标课堂历经八代演进,其本质在于从个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释放。在第三代中,自主研读、互助探究、全班共创的教学方式,精准地契合了六年级学生“小升初”的过渡需求。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转向“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精心规划,力求让学生站到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角。讲授古诗词时,我积极鼓励“小老师”们走上讲台,解析诗词中的意象,深情演绎诗词所蕴含的情感,让古诗词在他们的解读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分析阅读题时,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解题路径,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课上,我推动学生之间互评互改,让他们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提升写作水平。“学十遍不如讲一遍”,让学生自主讲授,正是他们思维升级的绝佳契机,能促使他们在表达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自主闭环:为终身学习注入强大能量
三标课堂所倡导的“自主教育”,涵盖讲授、留作业、编清单、出题等多个环节,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这是六年级学生能力实现跃迁的关键所在。
自主留作业:精准定制,满足个性需求
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我引导学生自主留作业。对于书写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练习“字 + 赏析”,在书写规范的同时,提升对文字的鉴赏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的学生,则安排“精读 + 思维导图”的作业,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本,梳理文章结构;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尝试“朗诵 + 改写”,在朗诵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在改写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这样的作业安排,使学习更加精准有效。
自主编清单:查漏补缺,培育归纳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编清单,包括“知识清单”和“能力清单”。“知识清单”涵盖修辞手法、文体常识等内容,帮助学生系统梳理语文知识;“能力清单”则聚焦阅读概括、写作立意等能力,让学生在梳理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短板,同时培养他们的归纳总结思维,为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主出题:视角转换,锻炼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从命题者的视角设计试题,如古诗情境默写、小说主题探究等。这一过程倒逼学生深入理解知识,锻炼他们的思维创新性。当学生站在命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时,他们会更加全面、深入地把握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三、四层建设:从个体到集体的蓬勃生长
“个体—对子—小组—班级”的四层建设体系,为教学与管理的有机融合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个体:每日挑战,强化自我驱动
为每个学生设置“每日语文挑战任务”,如背诗、积累成语、仿写片段等,并通过成长档案记录每个人的进步。这种方式能够强化个体的自我驱动意识,让他(她)在每天的小挑战中不断积累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意识。
对子:互教协议,互助竞争共进
组织学生签订“互教协议”,开展“互查背诵”“互评作文”等活动。在对子的互助学习中,学生既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又能在竞争中共同成长。通过相互检查和评价,他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实现共同进步。
小组:项目学习,提升综合协作能力
围绕“传统节日”等主题,组织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如编写剧本、创作诗歌、制作手抄报等。在小组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各自的优势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班级:文化共同体,感受学习快乐成就
建立“语文文化共同体”,创设阅读角、编纂《班级作文报》、评选“语文明星”等。在班级这个大集体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阅读角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让他们在书香中沉浸;《班级作文报》展示了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语文明星”的评选则树立了学习榜样,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以“标”为尺,照亮升学前行之路
三标课堂“融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一体”的价值取向,与六年级学生的成长诉求高度呼应。作为教师,我更应积极践行 “三变”(将讲堂变为学堂,把教材转化为学材,从教师转变为导师)与“四绝不”(不束缚学生的思维,不进行灌输式的替代教学,不包办剥夺学生的学习权利,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以引导者的身份,陪伴学生自主跨越升学门槛。
三标课堂的核心在于“把课堂还给学生”。面对六年级的学生,我将以“三标”为有力的翅膀,托举学生自主成长,让他们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积蓄力量,以从容自信的姿态奔赴美好的未来。
作者:翟瑞凤(德州天衢新区东七小学)
责编:华新
